[实用新型]一种管状雾化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8306.8 | 申请日: | 201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0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启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启进 |
主分类号: | B05B5/057 | 分类号: | B05B5/057;B05B5/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雾化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静电雾化等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710106376.0,名为静电雾化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为了改善室内环境或冷藏库的库内环境而从冷藏库、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美容仪等释放出大量纳米级尺寸的超微细雾,发挥室内或库内的除臭、杀菌、保鲜等效果的静电雾化装置。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没有挥发性的维生素类或儿茶酸等功能性成分以微细的纳米级尺寸的雾形式向空气中释放的静电雾化装置。包括通过在多孔质的保水部件11上突出地设置多孔质的释放针部件12而形成且具有吸水性、保水性以及上吸特性的多孔质成型体2。而且,包括在多孔质成型体2上连接负极5而使该多孔质成型体2带电成负极性的直流高压电源4。而且,没有与多孔质成型体2带电而成的上述负极性相对的正极性的对极。此专利采用多孔质的电极,通常电阻较大,增加了高压电源的负载。且使用的液体为普通的自来水时,其电极容易因为钙镁离子的沉积而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能耗低、不堵塞的管状雾化电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状雾化电极,其结构要点为:电极由一个或两个以上导电材料管组成,且电极的头部呈平顶、斜面顶、曲面顶或锥形顶中任一种。
上述电极的形状为具有毛细效应的圆筒状、三角状、椭圆状、方形状中任一种。
上述导电材料管是不锈钢管、铝棒等金属导电材料管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上述导电材料管是导电纸管、导电塑料管、导电树脂管等非金属导电材料管中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上述导电材料管之间的间隙或管状材料内径应小于1cm,电极1从顶端到底端的电阻小于100MΩ,优选的为小于1K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毛细效应,液体沿着导电材料管爬升到电极的顶端,在高压的作用下,能有效的被电离并雾化。
2、使用连续的导电材料管,其导电性能好,降低了高压电源的负载,减少了能耗。
3、采用毛细效应进行液体吸附,吸附面大,且不会因为液体中的钙镁离子等沉积而堵塞,且易于清洗。
4、所采用的材料广泛,可以方便的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管状雾化电极,电极1由9根厚度为0.15mm,外径0.8mm的导电材料管2组合而成,本实施例导电材料管2是不锈钢管,且每根的长度均为30mm,管与管之间紧密堆积,外围用热缩套管3套住。电极1的形状为具有毛细效应的圆筒状。电极1从顶端到底端的电阻为0.005KΩ,电极1的头部呈平顶。液体可以从不锈钢管内通过毛细效应爬升到电极的顶端,且多圆孔的结构使得电离和雾化更充分。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一种管状雾化电极,电极1由7根直径为0.5mm的的导电材料管2组合而成,本实施例导电材料管2是铝棒,且中间一根的长度为30mm,外围6根的长度为26mm,管与管之间紧密堆积,并用扎带4绑紧。电极1从顶端到底端的电阻为0.007KΩ,液体可以从铝棒之间通过毛细效应爬升到电极的顶端,且圆锥形的顶端结构使得电离和雾化更充分。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导电材料管2为导电塑料管,电极1的头部呈斜面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启进,未经程启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8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双向无线充放电的耐拉式发光、发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透声薄膜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