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86842.4 | 申请日: | 201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8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红 |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加热器 减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容器的领域,特别是一种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
背景技术
全封闭加热器会产生一定压力,当压力超过设计指标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减压装置来舒缓加热器的压力,保障机器的安全运营。例如,为解决桶装水二次污染的问题,新近推出的袋装水饮机就采用了全封闭加热饮水的模式,在这种全封闭加热情况下疏流减压阀担当了机器安全运营的卫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向社会公开一种用于全封闭加热器的自动疏流减压的阀门,这一疏流减压阀结构简单,可以直接接入管路或独立使用。
一种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包括:上阀体(101)、阀弹簧(102)、阀球(103)、阀球座(104)三通式下阀体(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流减压阀的上阀体(101)与下阀体(105)采用螺合,形成阀体腔,下阀体(105)与上阀体(101)的螺合部,充当阀球(103)的阀球座(104),阀弹簧(102)紧压阀球(103)于阀球座(104)上。
所述的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的上阀体(101)的结构可看成是大、小二个中空圆柱体的联合体;所述的小的中空圆柱用于连接其它部件;所述的大的的中空圆柱与下阀体(105)螺合,形成疏流减压阀的阀腔体。
所述的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的下阀体(105)呈三通状的结构;所述的三通状下阀体(105)与上阀体(101)螺合的上端口部位的壁厚明显大于其它二个端口,厚壁的上端口形成阀球(103)的阀球座(104)。
所述的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的阀弹簧(102)呈锥状,俗称“锥弹簧”,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锥”的基部支撑于上阀体(101)内侧的大、小二个中空圆柱体形成的台阶上“锥”的塔尖则顶在阀球(103)上。
所述的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的阀球(103)是一圆球状的不锈钢圆珠,由所述的阀弹簧(102)顶压于的阀球座(104)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疏流减压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的标记名称是:上阀体(101)、阀弹簧(102)、阀球(103)、阀球座(104)三通式下阀体(105)。
附图2的标记名称是:疏流减压阀01、止回阀02、全封闭加热器03、上阀体(101)、阀弹簧(102)、阀球(103)、阀球座(104)三通式下阀体(105)、三通式上阀体(201)、阀瓣门(202)、阀瓣根(203)、阀瓣膜(204)、下阀体(205)。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封闭加热器的疏流减压阀包括:上阀体(101)、阀弹簧(102)、阀球(103)、阀球座(104)三通式下阀体(105)。所述的上阀体(101)与三通式下阀体(105)螺合形成疏流减压阀的阀腔体;所述的阀腔体内,加厚了的三通式下阀体(105)的上端充当阀球(103)的阀球座(104),呈呈锥状阀弹簧(102)紧压阀球(103)于阀球座(104)上。
如图2所示,图中的疏流减压阀01、止回阀02、全封闭加热器03及输出开关04构成了一典型的全封闭加热回路。加热介质从止回阀02的三通式上阀体(201)进入,流泾阀瓣门(202)、阀瓣膜(204)、下阀体(205),由全封闭加热器03实施加热;位于全封闭加热器03顶部的疏流减压阀01,其三通式下阀体(105)的一端与全封闭加热器03的出口相接,另一端与介质输出开关04相接通;疏流减压阀01的上阀体(101)与止回阀02的三通式上阀体(201)一个端口相接通。
进一步,当全封闭加热器03开始加热后,加热介质必然为产生热澎涨和发生蒸气的现象,当加热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时,加热介质或发生的蒸气会自动顶开阀球(103),实现自动减压,以保障全封闭加热器03的安全运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红,未经李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68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