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度应变感测光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6743.6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涛;李芳;刘育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1K11/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应变 测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通过监测光纤长度方向上每一点所产生的光学参数的变化来分布式地感测外界信息。其中温度和应变是最为常见的两个参数。然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性能的好坏与光缆质量以及光缆的安装工艺息息相关。
首先,光纤可以同时对温度和应变敏感。为了能够准确的测量应变,光纤必须和被测结构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应变传递效果。而为了准确测量温度,光纤又必须与被测结构隔离开。其次,光纤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这样在测量中在不至于损坏。最后,光缆必须能够方便的与被测物体复合,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成本。
实用新型专利200920142533.8公开了一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其技术方案是在硅橡胶保护层中放置应变感测光纤,并在金属套管中放置温度感测光纤,分别感测应变和温度。该技术方案并没有解决光缆的强度和光缆与被测结构复合工艺的问题。
专利申请200910030136.6公开了一种应变感测光缆,其技术方案是在两个塑料片中压制若干平行的光纤实现应变的感测。该技术方案同样没有解决光缆的强度和光缆与被测结构复合工艺的问题,也不能同时感测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以解决温度应变的同时测量,光缆强度,光缆与被测结构复合工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该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包括:
用于放置光纤并感受温度和应变的基体10;
至少一根用于感测温度的测温光纤20;
测温光纤20外部用于保护测温光纤免受应变影响的护套21;
至少一根用于感测应变的测应变光纤30;以及
用于将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附着于被测物表面的胶黏层40。
上述方案中,该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具有扁平结构的截面,在该温度应变感测光缆的中心进一步包含有用于增加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强度的加强件11。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护套21的外面进一步包含用于进一步隔绝应变的对测温光纤20影响的第二护套22。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胶黏层40的外部,进一步包含有用于保护胶黏层40使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在未使用时胶黏层40不被破坏是保护层41。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通过在测温光纤外增加一层或多层护套的方法,有效的隔绝应变的影响,结合测应变光纤,可以实现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采用加强件设计,解决了光缆的强度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通过增加胶黏层,解决了与被测结构复合工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温度应变感测光缆的剖面图;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温度应变感测光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温度应变感测光缆的剖面图。该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包括:用于放置光纤并感受温度和应变的基体10;至少一根用于感测温度的测温光纤20;测温光纤20外部用于保护测温光纤免受应变影响的护套21;至少一根用于感测应变的测应变光纤30;以及用于将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附着于被测物表面的胶黏层40。
测温光纤20可以为多根平行排列,并且每一根均由护套21保护,用于使其免受应变影响;同样,测应变光纤30亦可为多根平行排列,用于检测更大范围内的应变或表面裂纹。
如图2所示,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温度应变感测光缆的剖面图。该温度应变感测光缆包括:用于放置光纤并感受温度和应变的基体10;至少一根用于感测温度的测温光纤20;测温光纤20外部用于保护测温光纤免受应变影响的护套21;至少一根用于感测应变的测应变光纤30;以及用于将温度应变感测光缆附着于被测物表面的胶黏层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6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器件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万兆EPON网络ONU端用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