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5240.7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子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0 | 分类号: | B24B2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手工具,特别是一种用来打磨和抛光的电磨。
背景技术
电磨是模具行业、家具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等必不可少的电动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磨的用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磨削效果好、精度高,而倍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使用的电磨功率较小,一般在300W以下,使用操作时单手握持,为了便于操作,电机输出轴也设计较短,其特点是单手操作、灵活轻便。但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功率小,磨削速度慢、效率低;二是单手操作不利于长时间作业,容易引起手臂酸痛、疲劳,磨削量难以控制,直接影响磨削精度;三是由于电机输出轴较短,不能伸入到狭小空间、距离较长的作业点。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都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合理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述结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磨削速度快、精度高的电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机体、头壳、端盖,头壳固定在机体上,端盖固定在头壳上,所述的头壳内通过前后轴承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连接套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传动轴另一端穿出端盖与胀套和螺机头连接,在连接套与机体端面的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弹簧。
所述的头壳上对应设有与前后轴承过盈配合的橡胶圈。
所述的头壳上套设有胶套。
所述的前轴承通过卡簧定位在头壳上,后轴承通过垫片和卡簧定位在头壳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机功率,电机功率可达520W;二是增加了传动轴,延长了电磨的工作长度,可以双手握持操作,长时间作业不易疲劳,扩大了加工作业半径,能伸入狭小空间、距离较长的作业点进行作业;三是由于在头壳与轴承之间设置过盈配合的橡胶圈,可自动矫正传动轴与电机输出轴的同轴度,降低高速运转产生的麻木,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降低头壳上的温度;四是头壳外套设胶套,不仅可避免握持时烫手,而且握持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机头,2胀套,3端盖,4胶套,5头壳,6螺丝,7橡胶圈,8橡胶圈,9传动轴,10前轴承,11卡簧,12后轴承,13垫片,14卡簧,15连接套,16弹簧,17电机输出轴,18机体,19磨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磨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机体18、头壳5、端盖3,头壳5通过螺丝6固定在机体18上,端盖3固定在头壳5上,所述的头壳5内通过前后轴承10、12设有传动轴9,传动轴9的一端通过连接套15与电机输出轴17连接,传动轴9另一端穿出端盖3与胀套2和螺机头1连接,螺机头1与传动轴9螺纹连接,胀套2与传动轴9套接,磨头通过螺机头1固定在胀套2上,在连接套15与机体18端面的电机输出轴17上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顶住连接套15,避免连接套15运转时出现轴向窜动。所述的前轴承10通过卡簧11定位在头壳5上,后轴承12通过垫片13和卡簧14定位在头壳5上。
所述的头壳5上对应设有与前后轴承10、12过盈配合的橡胶圈7、8,可以自动矫正传动轴9与电机输出轴17的同轴度,降低高速运转产生的麻木,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降低头壳5上的温度。所述的头壳5上套设有胶套4,不仅可避免握持时烫手,而且握持更加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5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抛光机
- 下一篇:一种石面翻新机的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