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和导向轮的折叠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83664.X | 申请日: | 201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0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郑云;魏昕;谢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折叠 导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轮,尤其涉及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和导向轮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拖式混凝土泵需要通过借助导向轮实现短距离移动,导向轮主要起支撑和转向作用,在长距离拖行过程中,要将导向轮收起,使其与地面分离,可以使导向轮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较好的避开障碍物。
为使导向轮结构比较紧凑,要求其上升的行程尽可能短,同时又能使导向轮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尽可能大,通常将导向轮设计成可折叠的形式,导向轮下降前,将轮子展开,可使导向轮下降较小一段距离,即可与地面接触,当导向轮上升时,将轮子折叠,导向轮上升较小的距离即可使得其底部与地面有较大的距离。
目前,导向轮的折叠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手动折叠式。导向轮在折叠时,先拔出插销,手动将轮子抬起,转动一定角度后,插上插销对其定位。展开时,拔出插销,手动放下轮子,放平后,插上插销固定轮子。手动折叠形式导向轮的缺点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另一种是自动折叠式。导向轮主要采取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轮子的自动折叠,折叠时,通过内部丝杆推动连杆,通过曲柄带动导向轮转动,使其折叠;展开时,丝杆与推杆分离,轮子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展开。采用曲柄连杆机构的自动折叠形式导向轮,操作较为简单,但结构过于复杂,限制导向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导向轮的折叠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折叠和展开的导向轮。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向轮的折叠机构,包括:支承座和通过枢接轴枢接于支承座上的安装有轮子的侧板;驱动杆,可升降地贯穿支承座的中心,其下端形成齿条,其上端设有复位弹簧;以及齿轮,与枢接轴和侧板同步转动地连接,其中,齿轮在驱动杆的升降路径上与齿条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杆的齿条呈圆柱形,齿条上的各齿呈环状。
进一步地,上述齿轮的齿面呈弧形,与圆柱形的齿条相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在侧板和支承座二者之一上设置的定位销和在另一个上设置的弹簧卡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包括升降机构和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折叠机构,其中,升降机构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筒体和外筒体、固定至内筒体上的螺母和与螺母传动配合的丝杆、以及固定至外筒体顶端的驱动丝杆的驱动箱和固定至内筒体的下端的轴承座,其中,折叠机构的支承座可转动地支撑在轴承座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外筒体外部的安装座。
与采取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轮子自动折叠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在导向轮升起时,轮子可自动折叠收起,在导向轮下降时,轮子可自动伸出,在导向轮移动时,轮子所受力矩方向始终使轮子展开,无需插销限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导向轮处于折叠状态;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可折叠的导向轮的折叠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导向轮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可自动折叠的导向轮包括升降机构和折叠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由丝杆15和螺母1构成的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套设在一起的内筒体2和外筒体3、固定至外筒体3顶端的驱动丝杆的驱动箱16和固定至内筒体2的下端的轴承座6,其中,螺母1固定至内筒体2上。
如此,当驱动箱16在外界干预下驱动丝杆15转动时,则内筒体2作升降运动,而内筒体的上升和下降与丝杆15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关。该内筒体2的升降行程H1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定丝杆15的长度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3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遮阳防眩镜旋转切换支架
- 下一篇:跑步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