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开放式柜体的恒温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83571.7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孟杰;徐茂启;李广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银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开放式 恒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柜,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开放式柜体的恒温柜。
背景技术
某些特殊设备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如半导体设备、具有精密零件的设备、蓄电池等等,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往往对这些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乃至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折扣。通常的做法是在安放有特殊设备的室内设置空调以达到恒温的目的。然而,并非室内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如此严苛的环境温度,由此则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能耗浪费。基于客户成本的考量抑或整个社会能源意识的加强,专门化恒温设备正越来越多地面向市场。请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1518329号揭示的一种专门用以安放蓄电池的恒温柜,其具有收容蓄电池的小型封闭空间,并借助制冷制热设备的调节,将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蓄电池的正常充放电能力,并且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然而,此种设备对体积小巧、移动方便的设备比较有效,而对一些体积笨重或者后期节能化改装的设备则显得不足。稍有不慎,还会造成设备中断,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装拆除方便、结构紧凑、低成本的具有开放式柜体的恒温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开放式柜体的恒温柜,包括柜体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的柜体内壁设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结合外部建筑表面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的柜体上设有与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相对应的导风通道。
所述的外部建筑表面包括墙面、地面。
所述的柜体包括多块平板。
所述的平板与外部建筑表面的结合处设有弹性隔热层。
所述的平板与平板之间通过拉扣扣合密封。
所述的柜体包括四个平板侧壁、一个平板顶壁、开放式底壁。
所述的柜体包括三个平板侧壁、一个平板顶壁、一个开放式侧壁、一个开放式底壁。
所述的柜体包括二个平板侧壁、一个平板顶壁、二个开放式侧壁、一个开放式底壁。
所述的底壁装设温度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以下优点:
安装拆除方便、结构紧凑、低成本,柜体可结合外部墙体或地面形成容置空间,藉此,不必移动或重新配置需要恒温的设备,借助已有的墙体或地面即可形成封闭的容置空间,有效降低了体积笨重或者后期改装设备的恒温柜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恒温柜100整体为六面长方体结构,用以收容蓄电池,其包括柜体10和产生制冷或制热的温度调节装置20,所述柜体10由四块平板30拼装形成,其中三个平板形成侧壁101,一个平板形成顶壁103,进而形成底壁和一侧壁开放的架构。而所述底壁和一开放侧壁可借助墙体或地面,与前述四块平板30共同形成收容蓄电池的容置空间50。如此设计,不需要将蓄电池装拆后再搬运至具有固有底壁或侧壁的恒温柜中即可形成封闭的容置空间,大大简化了恒温柜100的安装难度,此结构对体积笨重或者大型蓄电池的恒温柜改进效果则更为明显。所述恒温柜100还设有将温度调节装置20产生的冷或热在容置空间50内循环的导风通道40,以将冷或热自温度调节装置20传递到柜体10内。温度调节装置20设置于柜体的顶壁103上方,可以使产生的冷或热经顶部的空置空间快速而均匀地向箱体10下方扩散,实现良好的恒温效果。
所述柜体10内壁设置有保温层105,并在柜体与外部墙体或地面的结合处设置弹性隔热层107,所述柜体10于相邻的平板与平板30间的结合处亦设置有弹性隔热层107。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依附的地面或墙体适当位置贴覆保温层,以期减少恒温柜100内部与外界的温度交换,降低能耗。所述柜体10于相邻的平板与平板30间的结合处采用拉扣60扣合密封,亦使得本实用新型恒温柜100整体拆装方便,结构紧凑。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银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银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3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移动通信用柔软同轴电缆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光伏汇流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