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介质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2975.4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李广富;杨文军;王家帮;徐金龙;袁天瑜;徐大雁;张弘;王慧中;商占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14;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原油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介质加热炉,用于对油田井口原油的加热。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井口加热炉,主要是水套炉和辐射炉(干式炉),这些加热炉设计负荷不一、热效率有很大差别,难以在变工况下(间出)平稳运行,存在一定的弊端。水套炉主要是: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热效率低;辐射炉主要是:利用热辐射直接对原油盘管加热,对间出油井,混油、稀油难以实现温度一致,易结焦,使加热炉报废。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1)混油和稀油在水域或炉腔内并联加热,当混油和稀油流量发生变化时,难以达到同时控制混油温度和稀油温度。
(2)加热炉内部空间要求大,现有加热炉壳体内部需要布置混油盘管和稀油盘管,因而要求内部具有较大空间。
(3)加热炉热效率低;同时对变工况适应能力差,当油井不出油时,混油盘管干烧易结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加热炉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介质加热炉,该加热炉能在变工况下(间出)平稳运行,热效率高,能防止被加热介质结焦,并能同时满足混油、稀油两种流体加热的需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介质加热炉,包括炉体、加热管道和稀油盘管,所述加热管道和稀油盘管穿过所述炉体设置于所述炉体的腔室内,所述炉体的腔室内还设有混油进油管,所述混油进油管置于所述加热管道的下方,所述稀油盘管置于所述加热管道的上方,所述混油进油管的出口靠近所述加热管道的进口处,所述混油由所述混油进油管进入炉体的腔室内,并经设置于所述炉体上端的混油出口排出炉体外。
所述炉体的腔室内还设有用于余热回收的天然气盘管,所述天然气预热管置于所述加热管道和稀油盘管之间,其进口和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同一侧。
所述的加热管道、稀油盘管和混油进油管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混油进油管为直管,所述混油进油管的进口与所述加热管道的进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两侧,所述稀油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同所述混油进油管的进口位于所述炉体的同一侧。
所述混油出口同所述混油进油管的出口呈对角设置。
所述加热管道为U型管。
所述炉体的上端设有温控接口、测温接口、压力表接口、放气口及安全阀接口,所述炉体的下端设有放污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烟气热量通过加热管道的受热面传递给炉体腔室内的混油,把混油加热,混油将热量通过稀油盘管传递给稀油,把稀油加热。这样混油既作为被加热介质,同时又是加热介质,只要控制混油出口的温度,就能达到同时控制混油温度和稀油温度的目的,无论混油或稀油的流量怎样改变,都能保证两种介质出口温度满足工艺要求。
2、加热炉空间的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内部只需布置稀油盘管,因而加热炉的内部空间要求相对较小。
3、加热炉热效率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具有用于余热回收的天然气盘管,排烟热损失低,加热炉热效率高。
4、对变工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该井口加热炉的混油在较大的炉壳体内加热、混油容积较大,因而混油具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会发生结焦现象,可靠性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构造图。
图中:1-炉体,2-加热管道,3-燃烧器,4-防爆门,5-烟囱,6-温控接口,7-测温接口,8-压力表接口,9-人口,10-放气口,11-天然气预热管,12-安全阀接口,13-稀油盘管,14-混油出口,15-混油进油管,16-支座,17-放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2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升降式电阻加热退火炉
- 下一篇:多晶硅铸锭免喷涂熔融石英坩埚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