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切割机机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2260.9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3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茂祖;李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华强焊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213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切割机 机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切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来切割中薄金属板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机架。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中,焊接结构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板材切割是焊接加工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材料的利用率上升几个百分点,其社会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智能化精密切割技术,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使得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尤其是利用等离子进行坡口切割,从经济角度来看,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控精细等离子切割设备切割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可达到激光切割的下限范围,投资小、维护保养、运行成本低,是替代激光切割的首选经济的切割设备。在钢结构生产中,这一产品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类激光精细等离子切割技术是切割加工应用领域的重要部分,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切割工艺之一,也是切割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近几年,类激光技术开始被应用于金属中薄板的切割。与传统的氧乙炔、等离子弧切割相比,类激光切割具有速度快、切缝窄、热影响区小、切缝边缘垂直光滑、又经济省时等优点。用类激光切割出的板材切口粗糙度Ra≤6.3μm,切口垂直度≤1°,切口质量达到激光切口质量的下限范围,而且割缝宽度约为普通等离子的1/2,切割尺寸精度比普通等离子约高一倍,切割速度高于激光,特别切割中厚板时,电极、喷嘴的使用寿命远远超过普通等离子,是普通等离子的5-7倍。类激光切割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仅为激光切割机的1/4~1/10,其切割材料的范围甚广,可切割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和有色金属等。
等离子切割机的切割具有纵向、横向两个运动方向,纵向运动通过端梁在纵向轨道上滑移实现,横向运动通过割炬装置在横梁上滑移实现。横梁和端梁保持相对位置即垂直位置对于切割走线的精度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切割机机架的主横梁、副横梁与端梁之间通常为螺栓连接,但是切割过程中,主、副横梁会受到相对端梁转动的剪切力,在这个剪切力作用下,主、副横梁相对端梁会发生位置偏移,最后导致切割轴线偏差,影响切割工作的精确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避免主、副横梁相对端梁发生位置偏移的等离子切割机机架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离子切割机机架结构,具有端梁,端梁上设有主横梁和副横梁,上述端梁上与主横梁固定连接处设有主凹槽,主横梁上与端梁连接处设有与主凹槽配合的主契型条。
上述端梁上与副横梁固定连接处设有副凹槽,副横梁上与端梁连接处设有与副凹槽配合的副契型条。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在于本机架机构的主、副横梁与端梁连接处设有契形凹槽与契行条,再通过落霜紧固,主、副横梁与端梁之间即使受到剪切力,也不会发生相互间位置偏移的情况,保证了切割走线的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机架结构包括端梁1、主横梁2和副横梁3,主、副横梁横跨在端梁上,用来安装割炬设备和其他辅助装置。端梁安装在纵向导轨上,能够沿导轨滑移。
上述端梁上与主、副横梁固定连接处设有主凹槽11和副凹槽12,相应的主横梁上与端梁连接处设有主契形条21,副横梁上与端梁连接处设有副契形条31,上述主契形条与主凹槽配合,副契形条与副凹槽配合。主、副横梁在通过螺栓与端梁连接紧固,这样在主、副横梁受力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相对端梁位置偏移的情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容易的做出其它形式上的变化或者替代,而这些改变或者替代也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华强焊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华强焊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22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