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82134.3 | 申请日: | 201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梁永宏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华凯广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载波 通讯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模块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由于电力线载波通讯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不需要线路投资等特点,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作为新兴的通讯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通常使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实现控制主机与灯具、电源开关等电器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主要包括中央控制电路(MCU)、同步信号处理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外部接口电路、用于为上述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中央控制电路具有调制、解调等功能,在使用时,中央控制电路可以通过信号接收电路加载获取电力线上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信号发射电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信号加载到电力线上,可以通过外部接口电路与控制主机、电器设备等外部设备或外部控制电路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应控制;而同步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将同步信号输入中央控制电路。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的信号接收电路大多是由电阻、电容、电感组成的简单的滤波电路,其将电力线上加载获取的数据信号,只经过简单的滤波就输入至中央控制电路,这可能会导致输入至中央控制电路的数据信号具有较多的干扰信号,影响中央控制电路的检波或解调,进而降低整个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和稳定性高的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它包括有中央控制电路、同步信号处理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发射电路、外部接口电路、外部控制电路、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同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的同步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发射电路的输入端与中央控制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出端连接,中央控制电路通过外部接口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有滤波单元、用于翻倍放大数据信号的倍压单元、整形处理单元,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力线连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倍压单元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用于隔离直流电的电容C6,电容C6一端与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与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分压滤波单元,该分压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14、电容C7;电阻R6一端、电阻R14一端、电容C7一端均与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与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电容C5,电容C4一端为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电容C4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为滤波单元的输出端,电容C5一端、电阻R12一端均与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容C5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倍压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正极为倍压单元的输入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为倍压单元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
所述整形处理单元包括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3的基极为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15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为整形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阻R16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均与电源电路的供电电源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
所述同步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一端为同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1一端与电力线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电阻R10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2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为同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均与电源电路的供电电源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业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2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