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电解槽铝液层水平电流的阴极碳块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2033.6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龙;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8 | 分类号: | C25C3/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电解槽 铝液层 水平 电流 阴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降低电解槽铝液层水平电流的阴极碳块组件,属于电解槽中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之间的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铝电解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铝电解槽与特大型铝电解槽在铝电解工程中被普遍采用。铝电解槽的容量越大,电解槽的稳定性越关键。以往的设计中,只重视电解槽磁场和热场的设计,而忽略了电解槽水平电流的设计,随着铝电解槽的容量增大会导致大型铝电解的稳定性变差,不利于电解槽的正常生产。
目前铝电解槽阴极碳块的组装结构形式通常是这样的,阴极碳块上开有槽口,阴极钢棒插在槽口内,在槽口与阴极钢棒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导电材料,扎固连接或浇铸连接以保证电流的传导。但这种均匀的连接方式使电解槽在阳极纵向方向看,靠近电解槽中心线端的电阻比靠近大面加工面端的电阻要大得多,而电解槽在这部分的电流走向为“阳极→电解液层→铝液层→阴极炭块→粘接料→阴极钢棒”,由于在阳极纵向方向各段到阴极钢棒出口的电阻不一致,因此这种阴极与钢棒的连接结构将会使电解槽内铝液层中产生较大的水平电流。众所周知,电解槽内水平电流分量受到磁场垂直分量的作用而发生“磁力效应”,势必会使铝液产生较大的隆起与波动,从而使电解槽的稳定性变差,最终不利于电解槽正常生产,特别在大型或特大型电解槽上,由于阴极加长,阴极炭块采用电阻较小的材质,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电解槽铝液层水平电流的阴极碳块组件,以减少铝液的隆起与波动,从而使电解槽能够稳定生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降低电解槽铝液层水平电流的阴极碳块组件,包括阴极碳块和阴极钢棒,阴极碳块上设有槽口,阴极钢棒位于槽口中,槽口的截面大于阴极钢棒的截面,在阴极钢棒与槽口的间隙中填充有粘接料,所述粘接料包括导电粘接料和绝缘粘接料;导电粘接料位于中部槽口的间隙内,绝缘粘接料位于两端部槽口的间隙内。
前述的阴极碳块组件中,所述绝缘粘接料与阴极碳块的接触面积越靠近端部越大。
前述的阴极碳块组件中,所述导电粘接料与阴极碳块的接触面积越靠近端部越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电流分布较密位置的电阻,从而强行使电流向分布稀疏的位置靠拢,从而使电流分布尽可能均匀,有利于降低阴极碳块的水平电流,最终使电磁力减弱,降低铝液的隆起波动,稳定了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阴极碳块组件。
附图中的标记为:1-阴极碳块,2-阴极钢棒,3-槽口,4-导电粘接料,5-绝缘粘接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降低电解槽铝液层水平电流的方法构成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之间的纵向连接电阻,来平衡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之间的纵向分布电流,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纵向各连接点的分布电流尽可能趋于均匀,以降低铝液层的水平电流。所述改变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之间的纵向连接电阻,是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采用不同导电性能的粘接料进行粘接实现的。所述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采用不同导电性能的粘接料进行粘接,是在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电流分布比较密集的位置采用绝缘性能较好的粘接料进行粘接;在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电流分布比较稀疏的位置采用导电较好的粘接料进行粘接。所述绝缘性能较好的粘接料是高强浇注料或陶瓷纤维棉。所述导电较好的粘接料是钢棒糊或磷生铁。所述改变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之间的纵向连接电阻,是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改变导电面积实现的。所述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改变导电面积,是在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电流分布比较密集的位置减小导电面积;在沿阴极碳块与阴极钢棒的纵向电流分布比较稀疏的位置增加导电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2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