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式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1630.7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孟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孟儒 |
主分类号: | B66B9/04 | 分类号: | B66B9/04;B66B11/02;B66B11/04;B66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高压气体推动载具的气压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常见许多灾害皆因未具备有良好的逃生设备而造成,灾害发生时,人员受困无法有效逃难而酿成许多悲剧,如矿井下如遇灾害发生,则矿工如未能及时逃难而受困于地底,恐将造成人员窒息死亡,或高楼发火灾发生时,如未能有效逃难,则又将造成另一场悲剧;
有鉴于此,市面上充斥着许多的逃生设备,如缓降机,大部份的逃生设备常需要进行保养,以免造成使用时无法使用的窘竟,再者,逃生设备常是固设于大楼,看起来不美观且于平常不使用时又觉占空间,也没有机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力性能高的气压式升降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气压式升降装置包括:
一梯管,为一中空管体结构,于梯管底部的管壁开设一梯管出入口并组设一气密门;
一载具,容设于梯管内,该载具底部外缘环设一气密环,使梯管底端至载具底部之间形成气密空间,于载具底部并开设至少一供高压气瓶组设的结合孔;以及
至少一高压气瓶,组设于载具的结合孔,该高压气瓶于载具内部设置一启动装置并向外部延伸一气口以释放高压气体于梯管内;
载具藉高压气瓶释放高压气体于梯管内产生的高压推力为动力而于梯管内沿轴向进行移动。
特别是,该梯管是一体成形的管体或为分段连结的管体,该管体为固定式架设或装设于车体使升降装置具机动性以便于移动使用,该梯管近顶端处并具有卡固装置,另,该梯管底部装设一蓄气桶,该蓄气桶具有一单向进气阀及一控制出气阀。
特别是,该载具并开设一相对于梯管出入口的载具出入口,该载具尚具有一可触发卡固装置及密封装置的电磁感应器,另,该载具能再搭载至少一电瓶、一发电装置及一泵,该泵利用电瓶供电并藉延伸至载具底部的气管而充气予梯管内。
特别是,该梯管内部涂覆具低摩擦系数的材料。
特别是,该梯管内壁区段设置密封装置。
气压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梯管,为一中空管体结构,该梯管于各楼层开设有梯管出入口并组设气密门;
一载具,容设于梯管内,该载具底部外围环设一气密环,使梯管底端至载具底部形成气密空间,于载具底部开设至少一供高压气瓶组设的结合孔,另,该载具底部并具一节气阀以调节气密环以下的梯管气压;以及
至少一高压气瓶,组设于载具的结合孔,该高压气瓶于载具内部设置一启动装置并向外部沿伸一气口以释放高压气体至梯管内;
该载具藉节气阀泄气而下降,并利用节气阀调节泄气量以控制下降的速度。
特别是,该梯管是一体成形的管体或为分段连结的管体,该管体为固定式架设或装设于车体使升降装置具机动性以利于移动使用,于梯管出入口下方并设有卡固装置,藉电磁感应器触发启动,另,该梯管底部装设一蓄气桶,该蓄气桶具有一单向进气阀及一控制出气阀。
特别是,该载具并开设一相对于梯管出入口的载具出入口,该载具尚具有一可触发卡固装置的电磁感应器,另,该载具能再搭载一电瓶、一发电装置及一泵,该泵利用电瓶供电并藉延伸至载具底部的气管而充气到梯管内。
特别是,该梯管内部涂覆具低摩擦系数的材料。
特别是,该高压气瓶并具有一压力感应装置。
上述结构设置令本实用新型得以达到便利、具机动力、操作简易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待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具作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载具抵达梯管顶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载具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压气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梯管装设密封装置的待机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沿段密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载具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高压气瓶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高楼内建式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高楼外挂式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孟儒,未经吴孟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1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调速起重控制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电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