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液压冲床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1310.1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倪小银;冯学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小银;冯学和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瑞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液压 冲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液压设备,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速液压冲床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以往的汽车零部件、家电、五金、橡胶、粉末冶金等行业的零部件加工,一般采用冲床或普通液压机,但它们存在以下缺陷:冲床的噪音大,严重污染生产环境,另外定位精度低,模具损耗大,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普通液压机速度慢,效率低,能耗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高效节能的高速液压冲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高速液压冲床,包括机身、上滑台、油缸、油箱、高压油泵和电机,上滑台活动设于机身上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机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安装在油箱上,所述油缸为高效节能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底面中间沉孔形成油腔A,油缸的活塞杆底面与油缸缸体之间形成油腔B,油缸的活塞杆周边与油缸缸体之间形成油腔C,油腔C的受力面面积大于油腔A的受力面面积。与高压油泵连接的电机输出轴上设有飞轮。所述油腔A和油腔C的连接油路上设有电磁阀,油腔B的连接油路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液控单向阀。
由于机身安装于油箱上,这样整机结构就显得紧凑;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节能油缸,在空行程时能带动上滑台快速移动,在工作行程时能自动减速并增加压力,同时,连接于电机轴上的飞轮能量释放,使高压油泵平稳地输出高压油,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高效的目的,又可以用较小功率的电机带动较大功率的油泵,实现节能目的,并确保对待加工件的精确加工,而回程时利用液压差动原理,能使上滑台快速退回原位,起到高效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图
图中:101-油箱;102-机身;103-工作台板;104-上滑台;105-油缸的活塞杆;106-油缸;107-液控单向阀;108-阀座;109-充油箱;110-电机;111-飞轮;112-电机座;113-高压油泵;201-过滤网;202-安全阀;203-压力表;204-电磁阀;205-压力调节阀;206-电磁阀;20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该种高速液压冲床,包括机身102、上滑台104、油缸106、油箱101、高压油泵113和电机110,上滑台104活动设于机身102上与油缸106的活塞杆105连接,油缸106的缸体固定在机身102上,上滑台104的正下方固定设有工作台板103,所述机身102安装在油箱101上,所述油缸106为高效节能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底面中间沉孔形成油腔A,油缸的活塞杆底面与油缸缸体之间形成油腔B,油缸的活塞杆周边与油缸缸体之间形成油腔C,油腔C的受力面面积略大于油腔A的受力面面积,所述油缸1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控单向阀107,液控单向阀107通过阀座108固定在充油箱109上,充油箱109固定在机身102的顶部,高压油泵113由电机110带动,电机110通过电机座112固定在油箱上,电机11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飞轮111,在油缸空行程时飞轮将能量储存起来,在工作行程时释放出来。
参照附图2,这种高速液压冲床的工作原理是:空行程时,电磁阀204的电磁铁F1通电,高压油经电磁阀204、207进入油缸106的A腔,因A腔体积小,所以油缸的活塞杆能推动上滑台快速向下,油缸B腔通过液控单向阀107从油箱吸油,起到高效的作用,油缸C腔的油经电磁阀204回油箱,当到达工作行程时,电磁阀206的电磁铁F3通电,液控单向阀107自动关闭B腔与油箱的通道,高压油经电磁阀206进入油缸B腔,由于油缸B腔体积大,所以油缸活塞杆会自动减速,而压力增大,同时飞轮的能量释放,使高压油泵平稳地输出高压油,推动上滑台完成工作,起到节能的作用;回程时,电磁阀204的电磁铁F1断电、F2通电,电磁阀207的电磁铁F4通电,高压油经电磁阀204、207同时进入油缸的A腔和C腔,因为C腔的受力面面积稍大于A腔的受力面面积,这样就利用液压传动中的差动原理,使油缸的活塞杆带动上滑台快速退回原位,而B腔的油经过液控单向阀107回油箱,再次起到高效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小银;冯学和,未经倪小银;冯学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1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液分离装置
- 下一篇:压力机的异型连杆肘杆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