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马凳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1306.5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宝;张连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C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林锦辉;陈英俊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所有配置上层钢筋网片结构的钢筋马凳。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筏形基础底板、较厚的楼板等构件,多为双层双向配筋,即:配有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负弯矩钢筋位于混凝土构件的上层,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位置下降,将会使构件上部的混凝土开裂,出现严重的施工质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证上层受力钢筋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采用马凳来支撑并固定,不同的马凳技术对混凝土保卫层合格率及建筑质量影响极大。当前,常用的马凳有几字型、爪字型等,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马凳不规则、稳定性和承载力不够,在现浇楼板施工中施工荷载和施工工人的踩踏,极易造成楼板上层钢筋和负弯矩钢筋弯曲和下陷,而且有些支撑钢筋的马凳容易踩弯变形,根本起不到的支撑上层钢筋网片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对称、受力合理,能够为上层钢筋网片提供可靠支撑的钢筋马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U形托,其开口部朝上;立柱,形成为直杆状,其上端部与所述U形托的下部结合固定;以及工字形底座,由相互平行且具有相同长度的2根横向杆和连接所述2根横向杆 的中间部的连接杆构成,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部固定结合着所述立柱的下端部,而且所述立柱与2根横向杆及所述连接杆垂直。
此外,优选结构是,包含所述U形托的平面与所述工字形底座的2根横向杆平行。
也可以是,包含所述U形托的平面与所述工字形底座的2根横向杆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钢筋马凳结构对称,受力均匀,可确保稳定支撑现浇板构件的上、下两层钢筋网片,保证位置准确,并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避免板构件上部钢筋弯曲和下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支托上层钢筋网片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的平面布置图。
图4是示出沿图3“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钢筋马凳包括U形托1、立柱2、工字形底座3而形成。其中,U形托1包括2个处于一平面上的2个支叉部,该2个支叉部之间的开口部朝上。立柱2形成为直杆状,其上端部与所述U形托1的下部结合固定。此外,工字形底座3由 相互平行且具有相同长度的2根横向杆和连接所述2根横向杆的中间部的连接杆构成,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部固定结合着所述立柱2的下端部,而且所述立柱2与2根横向杆及所述连接杆垂直。在此,U形托1与立柱2的固定结合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支托上层钢筋网片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筋马凳的平面布置图,图4是示出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至4所示,钢铁马凳的安装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底层钢筋网片7全部绑扎完毕,并用垫块垫起;将上层网片的下铁4全部按设计位置摆放在绑扎好的底层钢筋网片7上;按规定的位置摆放钢筋马凳,以使钢筋马凳的工字形底座3与下层网片的上铁6十字交叉,而且将工字形底座3与下层网片的上铁6交叉部分绑扎牢固;将预先摆放好的一根上层网片的下铁4放置在钢铁马凳的“U”字形托上,并绑扎牢固,形成上层钢筋网片8的支撑结构;按设计要求摆放上层网片的上铁5,然后,将预先摆放好的上层网片的下铁4与上层网片的上铁5绑扎,形成上层钢筋网片8;由此,上层钢筋网片8绑扎完成。
此外,所述U形托的2个支叉部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所述工字形底座的2根横向杆平行,也可以相互垂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1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盾构机滚刀刀圈淬火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脸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