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80875.8 | 申请日: | 201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枝清 |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14;H01G4/224;H01G4/232;H01G4/32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63900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薄膜 介质 滤波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电容器,尤其是属于一种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
背景技术:
滤波电容器适用于电子整流器中的电压滤波,如:电脑、电视、一系列的电器中的开关稳压电源、电子镇流器等领域,是由金属化聚酯、聚丙烯薄膜材料、锌铝基材微米材料复合而成,目前,国内外滤波电容器都采用电解电容器,一些电容器由电解液、铝箔纸等组成,它不仅体积较大,损耗大,在工作中消耗的功率也大,而且有正负极,对于安装管理带来隐患。因电解液是一种液态存在,电器电子线路工作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其温度相对都比较高,电解电容器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电解液逐渐蒸发,当电解电容器中的电解液干涸,电容器就会失去了它的作用,停止工作。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具有耐压高、体积小;且耗能小,能承受较大的电流,自愈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引脚及包覆在电容器芯子外部的灌封层,所述的电容器芯子由镀有金属层的聚丙烯薄膜和金属化聚酯薄膜依次叠合卷绕而成,其结构特点为在金属化聚酯薄膜的外侧面叠加一层聚丙膜;所述的金属层由铝金属层与锌金属层连接组成,铝金属层为电极面,锌金属层为加强边;所述的灌封层为环氧树脂固化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其特点为聚丙烯薄膜与金属化聚酯薄膜及聚丙膜叠合卷绕后,在聚丙烯薄膜的金属层的一端面与金属化聚酯薄膜的一端面分别喷设由金属融合而成的喷金层,喷金层与引脚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方阻小,膜层加厚,增加了耐压,同时侧面积增大,喷金层接触面增大,损耗值稳定,导电流能力强;而且不分正负极,储能密度高,导电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电流;恒温固化环氧树脂进行整体封装,既保证电容器的绝缘强度,同时也保证电容器在恶劣条件下的安全使用。增加极板正对面积,容量增大,而容量体积比就变小了许多,相应的电容器体积就减小了,适合安装在多种小型电器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芯子卷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聚丙烯薄膜1,铝金属层11,锌金属层12,金属化聚酯薄膜2,引脚3,喷金层4,灌封层5,电容器芯子6,聚丙膜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薄膜介质滤波电容器,包括包括电容器芯子6,引脚3及包覆在电容器芯子6外部的灌封层5,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电容器芯子6由镀有金属层的聚丙烯薄膜1和金属化聚酯薄膜2依次叠合卷绕而成,优选采用复合无感式卷绕而成,有一层聚丙膜7叠加在金属化聚酯薄膜2的非叠合面上,即与金属化聚酯薄膜2叠合面对应的外侧面再依次叠合卷绕而成,膜层增厚,增加了耐压,同时侧面积增大。所述的金属层由铝金属层与锌金属层连接组成,铝金属层11为电极面,锌金属层12为加强边。所述的灌封层5为环氧树脂固化层。
聚丙烯薄膜1与金属化聚酯薄膜2、聚丙膜7叠合卷绕后,在聚丙烯薄膜1的金属层的一端面与金属化聚酯薄膜2的一端面分别喷设由若干种金属融合而成的喷金层,若干种金属可以是锌、锑、锡、铜四种金属的组合。喷金层4便于电容芯子6焊接引出电极即引脚3。由于电容在高温、大电流工作状态产生热量,温度过高则气导到电容器发生热击穿现象,因此引出电极设计成特殊的结构形式,与喷金层4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并焊接牢固,便于热量到导出。引出引脚3焊接完成后,将电容器芯子6入专用模具中,用恒温固化环氧树脂进行整体封装,既保证电容器的绝缘强度,同时也保证电容器在恶劣条件下的安全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枝清,未经胡枝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0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足迹区域识别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采用光敏二极管芯片的触摸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