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热交换的卧式压力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8938.6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4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宏企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2/00 | 分类号: | F16J12/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71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热交换 卧式 压力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特别是指一种可对压力容器的罐体内的流体进行换热的卧式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是指用于盛装气体或液体,且需要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它按照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卧式压力容器是压力容器中较为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压力容器内的流体在使用时,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长期存储的压力容器内的流体通常不能达到上述温度的要求,这就给人们地使用带来了一些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进行热交换的卧式压力容器,它具有换热器,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进行热交换的卧式压力容器,包括用于存储第一介质的卧式罐体,它还包括一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设于卧式罐体前端口处的管板、位于卧式罐体内的两个由铜合金制成的U形管束组以及与两个U形管束组连通的套盖,所述两个U形管束组的端口均设于管板上,且其中一个U形管束组的端口在管板上形成第一入口端区域和第一出口端区域;另一U形管束组的端口在管板上形成第二入口端区域和第二出口端区域,所述套盖由入口腔、出口腔以及混合腔组成,入口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使第二介质进入的入口,出口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使第二介质流出的出口,所述入口腔与第一入口端区域连通,所述混合腔同时与第一出口端区域以及第二入口端区域连通,所述出口腔与第二出口端区域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套盖内设有两块隔板,所述两隔板成T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板设于卧式罐体前端的下部,且至少有一U形管束组与卧式罐体的内侧壁抵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容器内设有换热器,它可充分地利用工业废热作为第二介质,并和罐体内的第一介质进行充分地热交换。
2、废热从一个U形管束组的入口端流入,再从另一个U形管束组的出口端流出,它的行程较长,因此罐体内的介质能有效地吸收废热的能量。
3、管板和U形管束组均设于罐体的下部,且U形管束组与罐体的内侧壁抵接,因此U形管束组能平稳地放置于罐体内。
4、U形管束组都是由铜合金制成的,而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更容易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U形管束组与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套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可进行热交换的卧式压力容器,包括卧式罐体1和部分设于卧式罐体1内的换热器,卧式罐体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介质的进入口11和流出口12,卧式罐体1由圆筒体13和设于圆筒体13前端的锥形筒体14组成,其内可存储第一介质;换热器内可存储第二介质(通常为工业废热)。同时参照图2至图4,所述换热器包括设于卧式罐体1前端口处的管板3、位于卧式罐体1内的左U形管束组4、右U形管束组(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以及同时与左U形管束组4和右U形管束组连通的套盖5,左U形管束组4和右U形管束组都是由大量的U形管捆绑而成,且U形管均是由铜合金制成的。管板3设于卧式罐体1前端的下部,且左U形管束组4和右U形管束组均与卧式罐体1的内侧壁抵接,因此左U形管束组4和右U形管束组都能平稳地放置于卧式罐体内。
参照图1至图4,左U形管束组4的端口和右U形管束组的端口均设于管板3上,且左U形管束组4的端口在管板3上形成第一入口端区域61和第一出口端区域62;右U形管束组的端口在管板3上形成第二入口端区域63和第二出口端区域64。套盖5位于卧式罐体1的外侧,套盖5的周缘与管板3密封连接,套盖5内设有两块互成T字形的隔板71、72,这两块隔板71、72将套盖5分隔成入口腔81、出口腔82以及混合腔83,入口腔81的侧壁上开设有使第二介质进入的入口811,出口腔82的侧壁上开设有使第二介质流出的出口821。使用时,即套盖5套设于卧式罐体1时,入口腔81与第一入口端区域61连通,混合腔83同时与第一出口端区域62以及第二入口端区域63连通,出口腔82与第二出口端区域6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宏企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宏企压力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8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效果良好的压力容器
- 下一篇:尾气车用换热供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