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6883.5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3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维国;张宇;杜成刚;包海龙;陆如;蒋心泽;刘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茹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局部 放电 定位 检测 针尖 模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尖放电模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输变电的枢纽性设备,绝缘故障是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多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在制造其固体-油绝缘结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如气泡、裂缝、悬浮导电质点和电极毛刺等先天性局部缺陷,造成绝缘体内部或表面出现某些区域电场强度高于平均电场强度。当这些区域的击穿场强低于平均击穿场强时,将会首先发生放电、而其他区域仍保持绝缘特性,从而形成局部放电。其中因为电极毛刺而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称为针尖放电。
现有基于最短光程原理的UHF(特高频)的局部定位装置,往往根据屏蔽室内模拟出的人工脉冲信号源,来进行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的检测。但是,由于实际运用的变压器结构十分复杂,存在绕组、铁芯、复合绝缘以及各种夹件、引线等障碍物,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问题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所述人工脉冲信号源的强度与真实局部放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难以很好地模拟实际变压器的局部放电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模拟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与箱罩之间的局部放电,以此考察定位检测装置对该位置局部放电的定位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包含高压针尖和接地电极;所述高压针尖以铜线与高压电位连接;所述接地电极是与地极连接的平板电极;所述高压针尖的尖端朝向所述接地电极,并与所述接地电极间隔设置。
所述高压针尖的尖端与所述接地电极之间还设置有一绝缘层。
所述铜线穿过裹覆变压器高压引线的绝缘层,与所述高压引线连接,所述高压针尖与所述铜线连接,形成其与所述高压引线的电性连接。
所述接地电极是一外缘光滑的平板状金属圆环,其通过导线与变压器铁芯的铁轭部分连接从而可靠接地。
两个所述针尖放电模型装置的高压针尖,分别与所述变压器高压侧的B相和C相的高压引线电性连接。
所述高压针尖上施加有50Hz频率的高压电源;所述高压电源以每级5kV逐级升压。
所述高压针尖的尖端与所述接地电极的间距为6cm。
所述铜线的截面积为6m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其结构简单,在实际变压器上可方便布置,能够很好模拟高压绕组与箱罩之间的局部针尖放电,为考察定位检测装置对该局部放电的定位效果提供精确可靠的模拟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尖放电模型装置在变压器上设置位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尖放电模型装置在变压器上设置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针尖放电模型装置30,包含高压针尖31和接地电极32两个部分。
其中,高压针尖31以铜线33与高压电位连接;接地电极32是一平板电极;该高压针尖31的尖端朝向接地电极32,且与该接地电极32的间距D设定为6cm。
为了防止油隙击穿,该高压针尖31与接地电极32之间还设置有一绝缘层34;可使所述高压针尖31的尖端扎入一纸板中实现。
配合参见图1到图3所示,将两个所述针尖放电模型装置30,分别设置在变压器B相、C相的高压引线13与地极之间,来模拟高压绕组14与箱罩之间的局部放电现象。
具体的,所述接地电极32是一外缘光滑的板状金属圆环,其与铁芯12的铁轭部分连接,例如通过导线与铁轭上的螺栓连接从而可靠接地。
所述高压针尖31,可以用普通的大头针实现。将该大头针焊接到截面积为6mm2的粗铜线33上;使该铜线33穿过裹覆高压引线13的绝缘层34,与所述高压引线13牢固连接。使该大头针的尖端朝向绕组14方向,并与所述金属圆环的间距D为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6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光源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高海拔金具电晕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