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双层机座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6233.0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济文;张良正;刘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双层 机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双层机座结构,属于电机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机定、转子在运行时由于损耗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影响电气性能且很容易导致电机被烧损。传统电机采用空水冷却器冷却,其重量重,且外形尺寸大;并且空水冷却器置于机壳的底部或顶部,电机热量向一个方向传递,传热路径长,热阻大,散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双层机座结构,其冷却效果好、且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双层机座结构,包括密闭机壳,在机壳的两端安装端盖,在机壳内设置定子和相对于定子转动的转子,在转子上安装有风扇,所述机壳为双层封闭筒式结构,所述转子的轴由机壳两端端盖内轴承中伸出,所述风扇位于机壳和端盖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机壳的夹层内设置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进口和出口从机壳夹层的两端伸出,所述通风管的进口靠近风扇,在机壳的夹层内沿平行于其轴的方向设置4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其中第二块隔板和第四块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第三块隔板远离第二块隔板的缺口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两边分别设置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机座为双层封闭筒式结构,夹层中设置通风管,电机运行时机壳夹层中装有流动的冷却液,电机定子绕组及铁芯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至夹层机壳由冷却液带走,电机转子绕组及铁芯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进入夹层中的通风管也由冷却液带走,从而实现电机的热交换。由于冷却液均匀地包围电机定子铁芯,传热效率高,电机周向温差小。这种结构机壳可有效减小外形尺寸,结构紧湊,减轻整机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位于机壳的顶部,在机壳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液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散热效果好、机壳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在机壳夹层内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密闭机壳1、安装在机壳1两端的端盖(含轴承)10、转子2、定子3、风扇8组成,在机壳1内设置定子2和相对于定子2转动的转子3,在转子3上安装有风扇8,所述机壳1为双层封闭筒式结构,所述转子3的轴由机壳两端端盖内轴承中伸出,所述风扇8位于机壳1和端盖10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机壳1的夹层内设置通风管4,所述通风管4的进口4a和出口4b从机壳1夹层的两端伸出,所述通风管4的进口4a靠近风扇8,在机壳1的夹层内沿平行于其轴的方向设置4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5a、第二隔板5b、第三隔板5c和第四隔板5d,其中第二块隔板5b和第四块隔板5d的一端设置有缺口、第三块隔板5c远离第二块隔板5a的缺口的一端也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隔板5a的两边分别设置冷却液进口6和冷却液出口7,所述冷却液进口6和冷却液出口7位于机壳1的顶部,并且在机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液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6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