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充放电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6140.8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8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涛;龚鑫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太行易通配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H02J3/3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张欣棠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放电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普通铁路列车组及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机车的车载电池日常充放电维护及检测的智能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应用于城市电动汽车及工业AGV车用电池的快速充电及维护,电力输变电系统及通信行业的基站各类型蓄电池组的日常充电维护及电池容量校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电池放电(逆变)时控制电路普遍采用的是通过电阻放电,这样会产生大量的热,不仅电能白白浪费,而且造成不安全隐患,如果放电时采用有源逆变放电技术,使电能得以回馈电网,既绿色节能又无大量热量产生,还可以同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大多数厂家均采取性能落后的两阶段充电方式(恒流、恒压模式),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节约电能、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使用寿命的智能充放电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三相交流电源接入断路器QF的输入侧,断路器QF的输出侧分别连接三个主交流熔断器FU1、FU2、FU3,通过三个主交流熔断器FU1、FU2、FU3再连接交流接触器KM的输入极的三个常开点,当其闭合后由交流接触器KM的输出侧引出后连接主变压器TM的初级侧,变换电压后由主变压器TM次级分别接入带有过压保护的三相全桥可控硅电路,由三相全桥可控硅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通过电感L进一步滤除交流成分后接入直流接触器KM1的输入极的两个常开点,当其闭合后由输出端接至直流熔断器FU4、FU5,然后分别连接电池两端,此时KM2的常开触点始终断开不参与设备工作,以上是设备的充电过程;放电过程时电池输出电流由直流熔断器FU4、FU5接至直流接触器KM2的两个常开触点,当其闭合后将直流电通过电感L接到三相全桥可控硅电路的阳极和阴极侧,由该电路完成直流变交流的逆变过程,此时再将三相交流电通过主变压器升压后接至交流接触器KM的三个常开点,当其闭合后三相电流分别经过三个主交流熔断器FU1、FU2、FU3连接断路器QF,反馈至电网完成有源逆变工作;电压变送器SEN1的电压采集线分别接在直流熔断器FU4、FU5的输入侧,将采集的电压信号变换后连接到PLC上,分流器FL串接在直流接触器KM1其中的一个常开点与可控硅组合模块的共阳极之间,将采集的电流信号变换成电压信号送至电流变送器SEN2的输入端,再由输出端连接PLC。
本实用新型具有全自动和智能型特点,可真正实现无人值守,设备可自动完成恒流限压、恒压限流,降压涓流等充电模式和恒流放电,可实时监测当前电池电压,放电时可进行有源逆变放电,工作时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存储及打印,可对多种蓄电池进行维护.采用大规模可编程程序集成电路(PLC)为控制中心,配以大屏幕彩色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使用人性化的操作引导界面,有别于其他厂家操作上面对数量众多的旋钮、按键、指示灯、开关等器件,真正实现自动化无人值守工作模式,由原来一个工作流程需要2~3人,减少至1~2人。采取先进的三段式充电方式,一阶段恒流限压,二阶段恒压限流,三阶段恒压流,因此从充电效率上提高15%,电池寿命平均提高6~8个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太行易通配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太行易通配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6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