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轮式导缆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75262.5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郑友勤;费再业;张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江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21/10 | 分类号: | B63B2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姜堰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导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甲板机械,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引导牵引船舶缆绳收放的导缆器。
背景技术
导缆器是大中型船舶必备的装备,当船舶启航或停泊时都要借助导缆器引导缆绳收放。现有技术的导缆器为座式结构,其底座直接固定安装在甲板上,底座上部设有滚轮供缆绳滑动。通常情况下船舶甲板空间有限,现有技术的导缆器设计安装位置在甲板上,安装后必然进一步加剧甲板空间位置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导缆器滚轮相距底座较远,滚轮上缠绕的缆绳受力后相对于底座形成一个力矩,此结构缺陷易造成底座与甲板脱焊而松动。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的导缆器存在安装位置不合理,受力不合理等缺陷,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转动灵活、操作省力、安装可靠且不占用甲板位置的滚轮式导缆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滚轮式导缆器,它由滚轮组件和轴承组件构成。所述滚轮组件为双轮结构,它包括滚轮、衬套、墙板和轴。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外圈、螺栓、压板、内圈和钢珠,圆套结构的外圈内置同轴相套的内圈,外圈左边内侧和内圈相靠的外圆边设有环形凹槽,钢珠依次排列在环形凹槽中,压板通过螺栓连接在外圈右端面上,以此调节内圈与钢珠的配合。其改进之处在于:滚轮组件通过两侧的墙板固定连接在内圈内孔中,墙板两侧中部与内圈之间固定连接肋板,肋板与两侧墙板成十字形排列,构成滚轮组件随内圈转动结构。
上述结构的钢珠为钢球或圆柱形的滚子,与其相配合的环形凹槽为圆弧形或矩形,滚轮式导缆器嵌装在船舷板上,不占用甲板位置。另外,滚轮组件随内圈转动有利于按缆绳受力方向转动,使滚轮在合适位置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滚轮组件与轴承组件组合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轴承组件内圈固定连接滚轮组件,使滚轮组件具有转位条件,易按缆绳受力方向就位传动,做到引导缆绳省力、可靠;
3、本实用新型嵌装在船舷板上,除减轻船舶甲板有效位置的紧张程度,也有利于缆绳收放和收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滚轮式导缆器,其主体呈圆套形,直接嵌装在船舷板上,它由滚轮组件和轴承组件构成。所述滚轮组件为双轮结构,缆绳缠绕在其中有利收放操作。滚轮组件包括滚轮5、衬套6、墙板7、轴8。所述轴承组件既是安装基础构件,也转动构件,它包括外圈1、螺栓2、压板3、内圈4和钢珠9。圆套结构的外圈1内置同轴相套的内圈4,外圈1左边内侧和内圈4相靠的外圆边设有环形凹槽,钢珠9依次排列在环形凹槽中,本实施例中的钢珠9为钢球,与其相配套的环形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压板3用螺栓2连接在外圈1右端面上,以此调节内圈4与钢珠9的配合,以内圈4无间隙轻松转动为调节目标。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结构是将整个轴承组件直接嵌装在船舷板上,滚轮组件定位安装在内圈4内孔中,滚轮组件可随内圈4的转动。滚轮组件与轴承组件的连接,主要通过滚轮组件两侧墙板7与内圈4内孔固定连接,再辅以墙板7两侧中部与内圈4之间固定连接的肋板10。两侧墙板7和肋板10成十字形与内圈4固定连接,共同构成滚轮组件随内圈4转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是滚轮组件随内圈4转动,轴承组件嵌装在船舷板上,使得滚轮组件既有滚轮5绕轴8转动,其整体也随内圈4转动,操作时易按缆绳受力方向就位传动,做到引导缆绳省力、可靠。此结构特征还减轻船舶甲板有效位置紧张程度,同时也有利于缆绳收放和收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江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江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5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