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双层墙的墙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4432.8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郑迪;蒋利学;潘京;范国刚;曹毅然;朱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双层 墙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的保温隔热技术,具体是涉及建筑物的一种墙体结构以达到保温隔热节能的效果。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寒保暖隔热效果,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在建筑领域推行了一种双层墙结构技术,即在原墙的外面再设置一层外挂板材,两者之间有一层空间,或称空气层,一般双层墙结构由一内置的承重层和一外层组成,外层主要起防护承重结构免受风、雨、雪等侵蚀和反射太阳辐射热的作用。经过几十年发展,双层墙技术核心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外层外挂板材防护、内层墙体材料本身,以及位于两层之间形成的空气腔体。
理论与实践证明,双层墙中间的空气腔体对一般频率的声波的隔声量可达10dB或更多。除隔声功能外,空气腔体还可具有夏季隔热与冬季保温的作用,并且,通过关闭腔体顶部和底部的通风百叶形成密闭空气腔体有效保存辐射进来的太阳热,可以在冬季达到保温的效果;如果在夏季开启顶部和底部的通风百叶通过内部空气腔体的拔风作用迅速排解掉辐射进来的太阳热量,可以在夏季达到隔热的效果。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效果,其基本原理是:夏季隔热:通过外挂板材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再加上开启顶部和底部的通风百叶,通过内部空气腔体的拔风作用迅速排解辐射进来的太阳热量,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冬季保温:通过关闭顶部和底部的通风百叶形成密封的空气腔体,有效保存辐射进来的太阳热,从而达到保温效果。
现有技术的双层墙结构是外墙和内墙之间的距离是一致的即从底部至顶部,外墙和内墙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均匀的,基本构造相似,如此结构虽然已经具有了如上所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效果的优点,但是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 进,改良的余地,目前的双层墙有待改进之处是:其一是当建筑物高度不高时,中空腔体的自然拔风流动的效果不明显;其次,空气腔体内空气流速较大时,会产生风噪以及对墙体连接构件的影响;再者,在高层建筑中,现有技术只能提供单一、均匀、上下一致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使用者有特殊要求时无法满足,缺乏针对不同对象的适宜变化,至今尚未形成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双层墙的墙体结构,达到可以进一步增加外挂板材与墙体之间空气对流速度的效果,根据不同对象可以提供不同的保温隔热效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建筑物双层墙的墙体结构,包括内侧的墙体和外侧的外挂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的墙体和外侧的外挂板材之间,从建筑物底部到顶部的空气腔体的开档距离不同。
进一步,所述整个建筑物具有底部和顶部,其中每若干层面为一个建筑单元,每个建筑单元具有相对的底部和顶部。
再进一步,每两个层面为一个建筑单元。
进一步,所述墙体和外挂板材之间从底部到顶部的空气腔体的开档距离由大至小。
进一步,所述墙体和外挂板材之间从底部到顶部的空气腔体的开档距离由小至大。
进一步,所述墙体和外挂板材之间从底部到顶部的空气腔体的开档距离部分大、部分小。
进一步,所述内侧的墙体和外侧的外挂板材之间空气腔体的开档距离不同,采用外挂板材外壁位置不变,内壁向外壁方向凹陷,外挂板材变薄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外挂板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顶部通风百叶和底部通风百叶。
经分析研究和试验证明,现有技术双层墙体结构的缺陷产生的根源在于空 气腔体的均质化截面。由于从建筑物底部到位顶部的截面腔体内每一截面相等,因此空气压强差相等,腔体内空气流速取决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速差。当建筑高度不高时,进出风口风速差较小,腔体内空气流速不大,拔风效果不强;同理,当进出风口风速差较大时,腔体内空气流速也会比较快。
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流体的压强与它的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反之亦然。基于此,可以通过改变等截面空气腔体技术方法的逻辑关系,采用变截面空气腔体技术方法,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采用空气腔体下大上小的技术方案时,也即外挂板厚度下小上大,使得空气腔体下部的热辐射大于上部,从而增强了空气腔体底部的空气温度,强化拔风作用,另外,空气腔体下大上小本身也增加了导风的效果。此类结构适宜于高度较低的建筑,本身拔风效果不明显,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得到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4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门式5轴联动光学玻璃铣磨机
- 下一篇:真空挤出机上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