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照明灯驱动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4305.8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心益;陈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心益;陈家亮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照明灯 驱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的驱动电源,具体是指一种LED照明灯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LED照明灯的驱动电源,其中有采用阻容降压方式的驱动电源,也有采用线性电源降压方式的驱动电源。但这些类型的驱动电源均会造成较大的功率损耗,无法达到真正节能的效果。
市面上也有一种采用隔离型LED照明灯驱动电源的方式,但其线路复杂,元件用的较多,可靠性,寿命较短,成本较高。
市面上还有采用非隔离型LED照明灯驱动电源的方式,由于其没加上反馈辅助驱动绕组,其驱动损耗比较大,降低了整个驱动电源的效率。
传统的LED照明灯驱动电源均采用整流桥加电解电容滤波的方式,由于电解电容的寿命很短,因而严重影响了LED灯具长寿命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现有LED灯具驱动电源的不足,采用非隔离的升降压型开关关电源,加入反馈辅助驱动绕组,提高整个LED灯具驱动电源的效率,用长寿命的薄膜电容器取代寿命短的电解电容,充分发挥LED灯珠长寿命优势的LED照明灯驱动电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LED照明灯驱动电源,交流输入端串联有保险丝电阻F1,同时并联有氧化锌压敏电阻R1,然后接入整流电路,再连接变压器T1的一个绕组、LED串联电路、功率开关管Q1和检测电流的电阻R3;功率开关管的驱动电路由控制IC1,二极管D3,电阻R2,变压器T1的另一绕组组成,整个电路的恒流控制由电阻R3进行,当LED灯珠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电阻R3上的电压就会触发控制IC1关断功率开关管以达到串联LED灯珠中电流的恒定。
所述的控制IC1是PWM控制集成电路。
所述的控制IC1是PFM控制集成电路。
所述的控制IC1是自激振荡控制电路。
所述的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接有整流滤波电容C1,整流滤波电容C1是金属化薄膜电容或电解电容。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的有益效果:
1、采用反馈辅助驱动绕组能有效的降低LED驱动电源的驱动损耗,增加驱动的可靠性。
2、采用多个电感,变压器串联方式,可有效降低LED灯具驱动电源的体积和安装高度,提高LED灯具驱动电源的功率密度。
3、可灵活采用PWM,PFM的控制集成电路,也可采用低成本的自激振荡控制方式,有效的降低了LED驱动电源的成本。
4、用薄膜电容器取代整流滤波用的电解电容,以提高LED照明灯具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LED节能灯驱动电源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图2是LED节能灯驱动电源实施例二的电路图。
图3是LED节能灯驱动电源实施例三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LED照明灯驱动电源,其交流输入端串联有保险丝电阻F1进行过流保护,同时并联有氧化锌压敏电阻R1进行浪涌电压吸收,然后接入由四个二极管D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再串联入电感L1以滤除高频谐波,并通过电容C1滤波后,再连接变压器T1的一个绕组,LED1,LED2……LEDn串联电路,功率开关管Q1和检测电流的电阻R3,功率开关管的驱动电路由控制IC1,二极管D3,电阻R2,变压器T1的另一绕组组成。整个电路的恒流控制由电阻R3进行,当LED灯珠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电阻R3上的电压就会触发控制IC1关断功率开关管以达到串联LED灯珠中电流的恒定。
电阻R2连接在整流输出电压与控制IC1的中间,为功率开关管Q1提供基极启动电压或启动电流,将开关管Q1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此时在变压器T1的反馈辅助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通过二极管D3提供电源给控制电路IC1,并提供驱动开关管的驱动电流,以提高驱动电源的整体效率。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心益;陈家亮,未经张心益;陈家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4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