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庭保健应急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73402.5 | 申请日: | 2010-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毅 |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保健 应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保健应急的医护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家庭成员平时在家进行健康监测、院前救护、小伤病处理,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和应急逃生,居家必备的保健应急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震、洪水、火灾、气体泄漏等自然灾害和突发灾难事件亦不断频发,广大民众对于家庭日常保健、疾病预防、院前急救和意外逃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不够合理,分级医疗尚未有效形成,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医疗条件差距较大,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诊疗设备却又处于相对落后、配置失当,家庭保健、院前救护器具杂乱无章,缺乏统一规划等等乱象,从而出现:
1.国内医改失败,虽然国家医疗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仍然出现广大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尴尬局面;
2.部分医务人员医德缺失,昧心追求经济效益,过度理化检查和大处方严重增加了病人的经济、精神负担,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3.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失据且投资严重不足,难以胜任本级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职责;
4.由于家庭保健产品名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政府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原因,从而导致这一产品市场长期萎靡不振;
5.家庭保健应急产品购置欠当,存放无序,使用不便,易造成时间延误,甚至错失救治、逃生良机。
就家庭保健应急产品而言,目前分别存在下列明显的缺陷:
1.生产厂家各自为政,开发、生产无序;
2.产品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的有效性、安全性难以保证;
3.商家自敲锣鼓、产品功能单一、组方欠科学合理,打包贩卖现象严重;
4.家庭购买无所适从、产品存放无序,极易造成使用时寻找不便或产品监测数据不准等现象,不但难以实现家庭保健应急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资金浪费、甚至影响健康判断、延误疾病诊治、错失逃生良机等重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家庭成员平时在家进行有序的健康监测、院前救护、小伤病处理,同时又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和应急逃生的居家必备的保健应急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普通家庭日常健康监测、急救和常用药品备置、小伤口处置等安全、有效的基本药械需求,又能使各种药械按照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归位存放,无论白天黑夜均能方便准确取用,从而确保家庭健康监测、救护逃生时效性的科学、简介、实用的综合性家庭保健应急箱。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箱、托盘和箱盖三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由隔板、保健仪器盒、救生用品盒和托盘固定装置四个单元构成。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庭保健应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由盘体和活动隔板及由其分割出的急救用品盒和药品盒组成。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庭保健应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由盖体、活动提手和扣锁组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要点在于在现有保健、急救、应急器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筛选、科学组合、定位存放而生产的一种适用于家庭健康监测、救护逃生的保健应急器具。为家庭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组合科学、经济适用、既能保证家庭成员平时在家进行有序的健康监测、院前救护、小伤病处理,同时又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和应急逃生的居家必备的多用途保健应急器具。从而实现提高家庭成员健康、生活质量,减少突发疾病救治、意外灾害逃生造成的损失,促进家庭健康和谐、社会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庭保健应急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家庭保健应急箱活动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注
1.主箱 1.1隔板 1.2保健仪器盒 1.3救生用品盒 1.4托盘固定装置
2.托盘 2.1盘体 2.2活动隔板 2.3急救用品盒 2.4药品盒
2.1.1长隔板 2.1.2深卡槽 2.1.3浅卡槽 2.1.4短隔板
3.箱盖 3.1盖体 3.2活动提手 3.3扣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毅,未经周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3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