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71858.8 | 申请日: | 201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韩介韦;周杰;周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068 | 分类号: | A61B17/068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皮肤 吻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就是外科手术中用到的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一种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医疗设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适用于创伤及手术切口的表层皮肤缝合。在一次击发不到位时,吻合钉不能完全成型,若在吻合钉成型不到位时进行二次击发会造成卡钉现象,而一般的吻合器即使击发没有到位,医生不容易识别击发的状态,无法判断前一次操作时吻合钉的成型状态,这样会导致误操作,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临床手术中能够防止因击发不到位而造成卡钉现象的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
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皮肤吻合器,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驱动推针片做挤压缝合针运动的击发手柄;壳体内间隔设有阻尼垫和隔板,在击发手柄上设有弹性钩,弹性钩一端抵住阻尼垫,弹性钩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柱体抵住隔板;隔板的上端、下端与壳体之间均留有可容纳导向柱通过的间隙。
其中,所述阻尼垫和隔板设置在壳体的尾部。
其中,所述弹性钩设置在击发手柄的尾部。
有益效果:由于在壳体内间隔设置阻尼垫和隔板,击发手柄一次击发不到位时,击发手柄上的弹性钩会卡在阻尼垫和隔板之间,造成击发手柄无法复位,提醒医生继续用力击发;吻合钉成型后,弹性钩脱离阻尼垫,击发手柄在复位弹片作用下自动复位,有效避免了因一次击发不到位而产生的卡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壳体1尾部设有一块长条形的阻尼垫3,在与阻尼垫3相隔一段距离的壳体1内壁上设有条形隔板4,隔板4上下两端与壳体1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在壳体1下方设有驱动推针片做挤压缝合针运动的击发手柄2,击发手柄2尾部设有弹性钩5,弹性钩5一端伸入壳体1内腔并抵在阻尼垫3上,在该端部设有一根导向柱6,导向柱6的柱体抵在隔板4上。隔板4上端和下端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可保证导向柱6通过,即间隙要大于导向柱6的直径。
当使用该吻合器时,压迫击发手柄2,使击发手柄2尾部弹性钩5在阻尼垫3与隔板4之间向上移动。若击发手柄2一次击发不到位时,由于弹性钩5与阻尼垫3之间的阻尼摩擦力大于复位弹片7的弹力,击发手柄上2的弹性钩5会卡在阻尼垫3和隔板4之间,造成击发手柄2无法复位,提醒医生继续用力击发。吻合钉成型后,导向柱6正好从隔板4上端滑出,阻尼垫3会向前挤压弹性钩5,弹性钩5带动导向柱6滑至隔板4另一侧,此时弹性钩5和导向柱6从阻尼垫3、隔板4之间脱离。然后击发手柄2在复位弹片7作用下自动复位,弹性钩5在击发手柄2自动复位后再次进出阻尼垫3和隔板4之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迈迪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1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