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深筋膜切开刀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71258.1 | 申请日: | 201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殷铭东;黄云峰;罗志勇;袁艺;王运平;刘晓潇;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成都分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深 筋膜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微创深筋膜切开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一般采用普通手术刀切开减压.其不足之处是切口过大,容易造成感染,需要经常换药,增加病人的痛苦。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中国专利号“88213471.X”公开了一种由刀架刀片组成的犁式潜行筋膜切开刀,其刀架由手柄、刀片插孔、潜行分离头组成,刀片由刀片锁销、刀刃组成。采用该专利技术虽然解决了普通手术刀存在的切口过大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还存在如下不足:一、通过刀片上的刀片锁销与手柄上的刀片插孔连接,刀片在手柄上易出现滑动的状况,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出现切口过大的状况。二、其刀刃的形状与犁相似,在手术时刀刃与切口没有缓冲的空间,容易损伤筋膜下组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手术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创深筋膜切开刀,本实用新型刀片与刀柄连接牢固,且在手术时刀刃与切口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切口更小,并且易于缝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创深筋膜切开刀,包括刀柄和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二个刀片插孔,刀片上设置有二个与刀片插孔插接的插接部,相邻两插接部的距离为6—8mm,且刀片上的刀刃呈圆弧形状。
所述刀刃的半径为4—5mm。
所述刀刃的弧度为60—62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刀柄上设置有二个刀片插孔,刀片上设置有二个与刀片插孔插接的插接部,相邻两插接部的距离为6—8mm,使刀片与刀柄连接牢固,不会出现滑动的状况。
二、本实用新型中,刀刃的半径为4—5mm,刀刃呈圆弧形状,使筋膜切开更便捷,并且易于筋膜间室迅速减压。。
三、本实用新型中,刀刃的弧度为60—62度,与刀刃的半径为4—5mm相结合,在手术时刀刃与切口达到最佳的缓冲效果,不仅使切口更小,并且在深筋膜切开过程中避免损伤到其它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片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刀柄,2、刀片,3、刀片插孔,4、插接部,5、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微创深筋膜切开刀,包括刀柄和刀片,所述刀柄1上设置有二个刀片插孔,刀片上设置有二个与刀片插孔插接的插接部,相邻两插接部的距离为6mm,且刀片上的刀刃呈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为,所述刀刃的半径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二为,所述刀刃的弧度为60度。
实施例2
一种微创深筋膜切开刀,包括刀柄和刀片,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二个刀片插孔,刀片上设置有二个与刀片插孔插接的插接部,相邻两插接部的距离为8mm,且刀片上的刀刃呈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为,所述刀刃的半径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二为,所述刀刃的弧度为62度。
实施例3
一种微创深筋膜切开刀,包括刀柄和刀片,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二个刀片插孔,刀片上设置有二个与刀片插孔插接的插接部,相邻两插接部的距离为6—8mm,且刀片上的刀刃呈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为,所述刀刃的半径为4.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二为,所述刀刃的弧度为61.6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成都分院,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成都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1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产科用助产钳
- 下一篇:物理教学领域用的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