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9673.3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伟;刘中华;何玲林;陈智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629;H01R4/48;H01R24/4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蔡凤苞;史建群 |
地址: | 2142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泄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漏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方便,连接可靠,性能稳定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信电缆的断开续接或与设备连接,必须采用连接器连接,普通同轴电缆外导体为皱纹铜管,可以通过外导体上的轧纹将连接器卡紧,例如中国专利CN2494567紧固型同轴连接装置所述。目前漏泄同轴电缆,主要采用外导体为纵包光滑金属管的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由于外导体为光滑金属管结构,增加了连接夹紧难度,因此必须采用专用连接器。现有的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如图1,由带连接内螺纹的后外壳2、开口圈电缆夹4、内芯3、带外螺纹的前外壳组件1套合组成。在安装连接器时,采用先将后外壳、电缆夹依次装到电缆上,再将电缆泡沫绝缘层和外导体分开,然后将内芯装入外导体和泡沫层之间,使电缆夹与内芯将外导体紧密的夹在中间,再将与电缆内导体连接的螺纹内导体段拧入电缆内导体,然后将前外壳与后外壳螺接连接,安装一个接头大约需至少10分钟。此结构连接器不仅组成部件多,而且使得整个安装过程繁琐复杂,如果不按上述步骤组装,则会造成连接不牢,影响连接处电性能,并且在装入内芯时还易将外导体损坏,造成一次装夹成功率不高。漏泄同轴电缆主要使用在用铁路、地铁、轨道交通、隧道、地下停车场、电梯等无线通信信号覆盖不良的区域,这些特殊场合往往受光线、爬高安装、安装时间等限制,对连接器的安装时间、质量要求很高,现有连接器难以满足这些场合快速、可靠安装要求。
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零部件少,安装快捷方便,一次装夹成功率高的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原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缆夹与前外壳分体结构,改成一体式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螺接的前外壳组件和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说前外壳组件包括连接端有内螺纹的前外壳,及内一体抱合电缆外导体周面有相间收缩槽能径向收缩的电缆夹,以及连接电缆内导体的内导体连接头组成;所述后外壳为内周有径向凸出台阶及连接端有外螺纹。
实用新型所说。
周面有相间收缩槽能径向收缩的电缆夹,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后外壳的旋紧,使其径向收缩握紧电缆。其形式可以有多种,即具有径向收缩功能均可以被应用,例如爪形结构,为有利于加工制作,一种较好为闭合圆环结构,周面相间有若干收缩槽。为使安装后连接器与电缆安装牢固,不易脱落,一种较好是电缆夹内周面有向内凸出环或相间凸点,使得电缆被夹紧后凸出部分卡入电缆外周,不易拔出。为方便电缆外导体插入电缆夹,电缆夹插入端口有导向斜面。
后外壳为内周有径向凸出台阶,其主要作用是在前外壳与后外壳旋紧时形成对电缆夹径向夹紧作用,使原松套的电缆夹夹紧电缆。此凸台阶,一种较好为位于旋紧后电缆夹端口位置,这样形成对电缆的夹紧作用更好。
实用新型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将夹紧电缆的电缆夹与前外壳制成一体结构,不仅减少了连接器的零件(减少了连接内芯),降低了接头成本,而且可以将前外壳与后外壳先行组合,然后套入连接电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并不会损伤电缆外导体,安装一个接头只需1-2分钟,至少缩短4/5安装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一体结构,连接可靠性能稳定,一次连接成功率高。
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9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制剂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