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式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8949.6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8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蕾;李雪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式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式散热器,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机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车、动车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机车、动车在运行中对车体部件的振动和冲击越来越剧烈。这就对车下悬挂部件的可靠性和耐振动冲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车下悬挂结构的散热器一般采用吊装结构,即依靠螺栓紧固将散热器吊装在框架上。由于散热器与框架或车体之间完全刚性连接,不能对振动和冲击起到减缓的作用,因此这种结构的机车在振动和冲击下容易对散热器造成破坏,如焊缝开裂、螺栓断裂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采用车下吊装结构的交通运输用电力机车、电力动车、内燃机车、吊车等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适应机车高速运行工况的具备减振作用的减振式散热器。
这种减振式散热器,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分别焊接在散热器两端的第一前腔道和后腔道上,其弓形底面朝向机车运行方向,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上方带有折弯,折弯与散热器的顶板焊接在一起。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为具有弹性的铝合金板材制成的弓形结构。
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的A平面分别与散热器的第一前腔道和后腔道紧密贴合,沿B系列曲线焊接牢固;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的C平面与散热器的顶板紧密贴合,沿D系列曲线焊接牢固。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与散热器形成整体结构。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的E平面设有连接螺栓孔,与散热器框架或车体连接。前弓形连接板和后弓形连接板的F部分为平滑连接A、E平面的斜板,能够承受冲击振动式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减振式散热器具有以下优势:
1.弓形连接板的弓形结构具有弹性,机车的加速或减速对散热器的冲击通过弓形连接板的变形被有效吸收,显著的减缓振动和冲击对散热器整体结构的破坏,增加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2.弓形连接板的上方折弯与散热器的顶板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弓形连接板与散热器主体结构的连接强度,并能有效减缓散热器抵抗垂向振动和冲击的能力,确保机车运行安全;
3.根据车下空间大小及散热器安装的位置要求,改变弓形连接板的角度和高度,可以使散热器更加便于在扯下狭小空间内组装,最大限度利用车下空间;
4.制造工艺简单;
5.便于维护,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振式散热器,第一前腔道3、第二前腔道5和后腔道7分别焊接在散热器的芯体6的两端,冷却介质进出法兰4分别焊接在第一前腔道3和第二前腔道5上。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分别焊接在散热器两端的第一前腔道3和后腔道7上,其弓形底面朝向机车运行方向,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上方带有折弯,折弯与散热器的顶板1焊接在一起。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为具有弹性的铝合金板材制成的弓形结构。
如图3所示,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的A平面分别与散热器的第一前腔道3和后腔道7紧密贴合,沿B系列曲线焊接牢固;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的C平面与散热器的顶板1紧密贴合,沿D系列曲线焊接牢固。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与散热器形成整体结构。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的E平面设有连接螺栓孔,与散热器框架或车体连接。前弓形连接板2和后弓形连接板8的F部分为平滑连接A、E平面的斜板,能够承受冲击振动式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