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8096.6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3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石诚;陆翔;赵永宏;张晓伟;涂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10 | 分类号: | F28F25/10;F28F25/12;F28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流 自然通风 冷却塔 多功能 复合 控制 装置 | ||
1.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在冷却塔底部进风圆周外设置一定数量的导风板、挡风板和隔音板构成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垂直地面设置,与冷却塔圆周直径之间形成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设置在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角为0~45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板的数量为人字形支柱数量的0.25、0.5、0.75或1.0倍;导风板环绕冷却塔进风圆周均匀设置在相邻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板为菱形平板,菱形的锐角为75~80度,导风板高度在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的0.8~1.0倍,导风板的厚度为150~300mm,两斜边倒圆角,其半径为75~175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板为正方形导风板、矮长矩形导风板或高短矩形导风板,导风板的厚度为150~300mm,两竖直边倒圆角,其半径为75~175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板为倒置的直角梯形,两条平行边中较长的边为导风板的顶部进风端,较短的边与地面基础固定,直角边为导风板的侧部进风端,斜边靠近且平行于冷却塔底部进风圆周相邻两个人字形支柱之间的三角进风面,梯形的锐角为75~80度,导风板的厚度为150~300mm,导风板的直角边和斜边倒圆角的半径为75~175mm。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板高度值限定在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的0.8~1.0倍,导风板的长度值限定在导风板高度的0.5~1.5倍。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板是横剖面为翼形的矩形导风板,导风板高度值在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的0.8~1.0倍,横剖面为对称翼形,翼弦长度为导风板高度的1.0~1.5倍,最大相对厚度为4%~9%,最大厚度的相对位置为30%,前缘半径为75~175mm,后缘角不超过30°。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多功能复合进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挡风板或隔音板;该挡风板设置于两个导风板之间的顶部进风端和/或侧部进风端;该隔音板设置于两个导风板之间的侧部进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0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囱底部排污系统
- 下一篇:兼具有轻推移力及高弹引力之相对位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