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声球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943.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环 |
主分类号: | G09B23/14 | 分类号: | G09B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多普勒效应的演示教具。
背景技术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中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物演示多普勒效应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演示用具为竹竿上固定一个有源蜂鸣器,转动竹竿带动发声的有源蜂鸣器来演示多普勒效应,这种器材演示多普勒效应时,人耳很难判断声音频率如何变化,这是因为竹竿上的有源蜂鸣器做圆周运动而非直线运动,声音频率变化的情况较复杂,又因为过长的竹竿不便携带和演示,教师演示多普勒效应的竹竿长度不足够长,使得有源蜂鸣器不能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着同一方向运动,这些因素都导致观察者无法容易的观察到声音的频率是如何变化的。快速转动竹竿还可能产生撞及教室内人、物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演示多普勒效应的教学用具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演示多普勒效应的教学用具,该教学用具可以沿着同一方向长时间、长距离的运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便于携带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演示多普勒效应可以促进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声球,其特征是把有源蜂鸣器(2)、开关(3)、纽扣电池(4)用导线(5)串联连接并固定在有第一孔(6)、第二孔(7)的球壳(1)内,球壳(1)和铁环(8)连接。有源蜂鸣器(2)、开关(3)、纽扣电池(4)的连接方式为串联。为了不减弱有源蜂鸣器(2)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在球壳(1)上有第一孔(6),第一孔(6)和有源蜂鸣器(2)在球壳(1)的同一半径上,这样可以充分暴露有源蜂鸣器(2) 的发声部分。为了便于按动开关(3),在球壳(1)上有第二孔(7)。为了让发声球沿着同一直线运动,用细线(9)穿过铁环(8),给发声球一个初速度,发声球在细线(9)的约束下,做直线运动。为了让发声球不致在高速运动中撞坏,在细线(9)上穿过海绵块(10),高速运动的发声球撞到海绵上可以有效的减小撞击的力量从而保护发声球不被撞坏。本实用新型在运动时可以发声,并且可以约束在细线(9)上做直线运动,运动距离较大,运动时间较长,提高了多普勒效应的演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现象明显,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球壳,2-有源蜂鸣器,3-开关,4-纽扣电池,5-导线,6-第一孔,7-第二孔,8-铁环,9-细线,1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和使用进一步说明。
演示多普勒效应时,按动开关(3)就可以接通电路让有源蜂鸣器(2)发出声音。用细线(9)穿过铁环(8),再绷直细线(9),然后给发声球一个初速度,在细线(9)的约束下,发声球沿着细线(9)快速运动,发声球靠近观察者时,听到发声频率变高,发声球远离观察者时,听到发声频率变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环,未经王振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结构的多功能组合刀
- 下一篇:一种硬币付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