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卧式电池挤压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695.6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5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崔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海珍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33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卧式 电池 挤压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卧式电池挤压试验机。
背景技术:
在众多电气产品上都配置有电池作为电源或作为备用电源,若该电气产品用于较恶劣的环境,例如碰撞、挤压、撞击常有发生,以防止电池在挤压或撞击下发生爆炸或破损泄露,从而对人或物造成损害,在电池生产出厂时,要对电池进行碰撞、挤压、撞击试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的挤压测试装置,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都是采用立式结构,其立式结构的试验机,特别是测试大体积电池时,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卧式电池挤压试验机,其结构采用卧式电池挤压方式,设计简单科学,使用方便,特别针对大型电池的测试操作方便,测试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架体、盖体控制装置、驱动装置,架体内设有卧式试验仓,试验仓内设有卧式丝杆驱动机构,在试验仓内壁上设有可观察测试的影像装置,丝杆驱动机构与架体一端的驱动装置连接,丝杆驱动机构上设有凹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上设有凸模挤压块,凹模固定板上设有凹模挤压块,丝杆驱动机构另一端通过齿轮驱动的方式能使盖体开合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一端与盖体连接,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的影像装置为摄像头,影像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并成像在外置的显视器上。
所述的升降装置为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盖体的两端。
所述的盖体设有可观察测试的观察窗。
所述的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为电连接。
所述的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键,驱动装置为电机马达驱动。
所述的凹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分别固定在丝杆驱动机构上随丝杆的转动而横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架体内设有卧式试验仓,试验仓内设有卧式丝杆驱动机构,在试验仓内壁上设有可观察测试的影像装置,丝杆驱动机构与架体一端的驱动装置连接,丝杆驱动机构上设有凹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上设有凸模挤压块,凹模固定板上设有凹模挤压块,丝杆驱动机构另一端通过齿轮驱动的方式能使盖体开合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一端与盖体连接,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其结构采用卧式电池挤压方式,设计简单科学,使用方便,特别针对大型电池的测试操作方便,测试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盖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1、盖体2控制装置10、驱动装置11,架体1内设有卧式试验仓,试验仓内设有卧式丝杆驱动机构4,在试验仓内壁上设有可观察测试的影像装置9,丝杆驱动机构4与架体1一端的驱动装置11连接,丝杆驱动机构4上设有凹模固定板6、凸模固定板7,凸模固定板7上设有凸模挤压块3,凹模固定板6上设有凹模挤压块31,丝杆驱动机构4另一端通过齿轮驱动的方式能使盖体2开合的升降装置8,升降装置8的一端与盖体2连接,控制装置10与驱动装置11连接。
所述的影像装置9为摄像头,影像装置9与控制装置10连接,并成像在外置的显视器上,影像装置9可随时从显视器看到测试情况,并可做慢动作回放,认真观察测试的每一个细节。
所述的升降装置8为两个以上,分别设置在盖体2的两端,在放入电池时,只要按下控制装置10上的控制键,盖体2会由升降装置8顶起,升降装置8由丝杆驱动机构4转动而升起。
所述的盖体2设有可观察测试的观察窗12,可人工观察测试情况。
所述的控制装置10与驱动装置11为电连接。
所述的控制装置10上设有控制键,驱动装置11为电机马达驱动。
所述的凹模固定板6、凸模固定板7分别固定在丝杆驱动机构4上随丝杆的转动而横向运动。
使用时,将电池放入卧式试验仓内的凹模固定板6、凸模固定板7;打开机器,驱动装置11驱动丝杆驱动机构4,丝杆5转动带动凸模挤压块3、凹模挤压块31相对运动,会对电池进行挤压测试,同时可由控制装置10将电池的性能变化情况发往显视器上,可清楚的看到电池的电压、电流的变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海珍,未经林海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管水下实验用的密封圈
- 下一篇: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