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连接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520.5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蒋恩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恩泉 |
主分类号: | B60P7/06 | 分类号: | B60P7/06;B6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1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物运输加固连接装置,属于火车、汽车、船舶等运输装载加固业务的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货物运输缓冲紧固弹性连接环。
背景技术
现在车辆运输货物大都用钢丝绳来紧固货物,绳索的两端大部分都要固定在车辆上,在铁路运输提速后,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加快,列车晃动和货物所受惯性力加大,使固定货物的钢丝绳或其他绳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增大了固定货物绳索被拉断的风险,危及货物安全和行车安全。另外,现有的各种货物固定方式无法做到固定货物的钢丝绳牢固可靠地固定在车体外侧的丁字铁上,车辆快速前进或急起急停时,很容易晃动松脱。还有一些铁路运输的钢丝绳紧固装置,直接影响车门的关闭,使货物运输存在不安全因素或使用范围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增加紧固绳索弹韧性,并可起到缓冲紧固作用的弹性连接环。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压簧置于压盘之间,压盘上设有圆孔,所述的两个U形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压盘上的圆孔和压簧后与另一端的压盘固定在一起,并分别形成为两根导向圆钢,其中一端的拉杆上设有扁平连接段,另一端的拉杆上设有固定片,所述的固定片由螺丝固定在拉杆端头。
所述的压簧外侧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的一端与压盘固定。
所述的防护罩为圆筒型。
所述的拉杆上套装有防磨皮垫。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并且是由优质园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可对紧固货物的绳索起到缓冲紧固作用,因压簧内设置有四根导向圆钢,使压簧受力后不会弯曲变形,并解决了以前固定货物钢丝绳断裂的问题。尤其在铁路提速后,使货物的运输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设计可以使弹性连接环牢固可靠地固定在丁字铁上保证了货物的运输安全。而且本装置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辅助装备的情况下,保证车门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完全关闭,进一步保证了货物运输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环实施例1的压簧2置于压盘3之间,压盘3上设有圆孔4,所述的两个U形拉杆1的两端分别穿过压盘3上的圆孔4和压簧2后与另一端的压盘3焊接固定在一起,各形成两根导向圆钢,在使用过程中当弹性连接环拉伸时,压簧2沿其中间的四根导向圆钢被压缩,保证了弹性连接环在受力加大或固定货物超重时压簧2不扭曲变形而断裂。其中一 端的拉杆1上设有扁平连接段5,此设计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辅助装备的情况下,保证车门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完全关闭。另一端的拉杆1上设有固定片8,所述的固定片8由螺丝固定在拉杆1端头,当拉杆1挂在车体外侧的丁字铁上时,拧紧固定片8,可使弹性连接环安全固定在车体外侧的丁字铁上,不会在运输过程中松动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环实施例2的压簧2外侧设有防护罩6,防护罩6的一端与压盘3固定,防止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界不定因素造成的损坏,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的防护罩6为圆筒形,它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与压簧形状相同即可。
所述的拉杆1上套装有防磨皮垫7,使各部件更加耐磨,增加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环由于压簧2自身的收缩力和伸张力,可使固定货物的钢丝绳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货物始终处于捆绑拉紧之中,并解决了以前固定货物钢丝绳断裂的问题。保证了铁路大提速后货物运输的安全,所以真正起到了钢丝绳固定货物的缓冲和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环的外形尺寸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尺寸、形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恩泉,未经蒋恩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