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点铆接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66559.5 | 申请日: | 201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雄;周俊豪;周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俊雄 |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4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023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点 铆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点铆接机。
背景技术
在电气元件中,触点是常见的结构件,其结构特点是触点装配在卷料的预制孔中,再以铆接的方式将触点固定在卷料上,这类制件的特点是使用范围极广、制件的数量极大,而触点的尺寸很小,长期以来,触点和卷料之间的装配作业,都是以工作机构结合大量的手工劳动来完成。
常用的装配方式是采用现有的压机并辅以模具送料,上料和下料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其中操作过程中触点和卷料上预制孔的定位对中是一大难点,虽然有模具引领,但仍然依靠手工辅正,而触点的尺寸很小,给操作者带来很大困难,显然每次铆接过程所需的操作时间较长,不仅生产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也较大,制件的操作成本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压机操作过程中,人手随时伴有相应的操作,极易造成人身伤害,非常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触点铆接机,它能大大提高触点与卷料铆接的生产效率,同时能明显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触点铆接机,包括机体,以及依次设于机体上的第一料带定位压紧装置、触点送料装置、触点铆接装置、第二料带定位压紧装置、料带送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触点送料装置下方的凸轮顶起装置,上述装置都与设在机体一端的主控制电路相连并受其控制,还包括料带输送轨道,其上载有料带贯穿于第一料带定位压紧装置、触点送料装置中部,并延伸至触点铆接装置、第二料带定位压紧装置和料带送料装置。
本方案通过触点送料装置实现触点的自动上料,并送至料带的下方,两个料带定位压紧装置压紧料带,再由凸轮顶起装置顶起,并使得触点准确插进料带的铆接孔,再经料带送料装置送至铆接工位进行铆接。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完成,使得铆接效率大为提高。
该触点送料装置包括:左触点振动盘、右触点振动盘、触点运送轨道、四个反射光纤、用于夹紧触点的触点夹紧装置、触点移送气缸、触点移送导轨,该触点夹紧装置包括左触点夹紧装置、右触点夹紧装置,且均和触点移送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活塞杆推拉时,带动左触点夹紧装置、右触点夹紧装置通过触点移送导轨实现左右水平方向上的联动,四个反射光纤分别设置在和左触点振动盘、右触点振动盘相连的两个触点运送轨道出口的上方,且左触点夹紧装置或右触点夹紧装置设于该触点运动轨道出口处。
本方案中,左触点夹紧装置、右触点夹紧装置,均和触点移送气缸的活塞杆相连,因而实现二者的联动。
该触点夹紧装置包括夹紧装置本体、一对触点夹子、两个杠杆、设于杠杆上的弹簧、夹子打开气缸、直线导轨、顶起CF轴承,一对触点夹子、两个杠杆、夹子打开气缸均设于夹紧装置本体的上部,且两杠杆相互接触一端为活动接触的自由端,另外的端部分别和一对触点夹子的最外两端相连,夹子打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上述自由端接触,直线导轨设置于夹紧装置本体上,顶起CF轴承设于夹紧装置本体底部。
该凸轮顶起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连接于其电机轴上的顶起凸轮。
该步进电机电机轴上靠近电机轴自由端部还设有检测盘,沟槽感应器设于检测盘旁。
该料带送料装置包括:送料装置架、料带送料步进电机、料带送料滚珠丝杠、送料针顶起气缸、料带送料直线导轨、料带送料丝杠螺母、定位针,料带送料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料带送料滚珠丝杠,且二者均安装在送料装置架上,送料针顶起气缸、料带送料直线导轨均固定在料带送料丝杠螺母上,定位针固定在送料带导轨滑块的顶部,而送料带导轨滑块又和送料针顶起气缸活塞杆端部相固连。
该料带送料装置还包括:料带送料沟槽感应器、沟槽感应块和十字滑座,十字滑座和沟槽感应块分别设于送料装置架的右侧面和顶部,且二者相连,料带送料沟槽感应器置于料带送料丝杠螺母顶部和沟槽感应块相对应的位置。
该触点铆接装置包括桌面冲床以及设置在冲床工作台上的冲压模。
该第一料带定位压紧装置包括定位压紧装置本体、定位气缸、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第一定位针,定位气缸、第一直线导轨设于定位压紧装置本体上,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一端和第一直线导轨上的滑块相连,第一定位针设于滑块底部。
该铆接机后端还设有卷料收料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工作机构结合手工劳动完成铆接过程的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由于采用全自动化流程,具有组装质量好、效率高的优点,同时也改善了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点铆接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俊雄,未经周俊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