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6503.X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敏;边学成;蒋红光;蒋建群;陈仁朋;王作洲;卢文博;王顺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E01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轨道 路基 动力学 模型 试验 系统 | ||
1.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模型试验箱(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模型(2)、激励系统(3)和监测系统(4)构成;其中:
1) 模型试验箱(1):是由四个侧面钢板和底板构成的长方形钢结构模型槽;
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模型(2):在模型试验箱(1)底板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和砂垫层(22)、地基(7)、基床底层(8)、基床表层(9)、混凝土底座(10)、CA砂浆(11)、轨道板(12)、扣件系统(13)和两根钢轨(14);两根钢轨(14)通过扣件系统(13)连接在轨道板(12)上,基床底层(8)和基床表层(9)构成基床底层(8)底面大而基床表层(9)上面小其坡度为1:1.5的梯形体;
3) 激励系统(3):包括多个激振器(15)、与激振器(15)个数相同的分配梁(16);分配梁(16)按照扣件系统(13)的间距设置在两根钢轨(14)上,每个激振器(15)分别安置于各自的分配梁(16)上表面中心;
4) 监测系统(4):包括多个动态土压力传感器(17)、多个分层沉降计(18)、多个钢筋应变计(19)、多个位移传感器(20)和多个加速度传感器(21);
多个动态土压力传感器(17)分别布置在混凝土底座(10)正下方区域的地基(7)中间厚度处、基床底层(8)与地基(7)结合处、基床底层(8)中间厚度处、基床底层(9)与基床表层(9)结合处和基床表层(9)与混凝土底座(10)结合处;
多个分层沉降计(18)分别布置在混凝土底座(10)正下方区域的基床底层(8)与地基(7)结合处、基床底层(9)与基床表层(9)结合处和基床底层(9)与混凝土底座(10)结合处;
多个钢筋应变计(19)按照扣件系统(13)的间距分别连接在混凝土底座(10)上下表层的两层钢筋上,位置分别对应于上方的两根钢轨(14)及轨道板(12)纵向中心线;
多个位移传感器(20)按照扣件系统(13)的间距分别布置在轨道板(12)表面的纵向中心线及轨道板(12)两侧靠近扣件系统(13)处;
多个加速度传感器(21)按照扣件系统(13)的间距分别布置在轨道板(12)表面的纵向中心线及轨道板(12)两侧靠近扣件系统(13)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试验箱(1)底部的碎石和砂垫层(22)内设有控制水位用的供水管网(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床底层(8)上方的模型试验箱(1)顶部两侧设有模拟降水用的喷淋系统(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动态土压力传感器(17)分别对应于上方的扣件系统(13)中心处、轨道板(12)纵向中心线处和混凝土底座(10)横向边缘位置;多个分层沉降计(18)分别对应于上方的扣件系统(13)中心处、轨道板(12)纵向中心线处和混凝土底座(10)横向边缘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5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爬索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造纸生产用的网面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