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充放气孔钻用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6439.5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游卯熠;黄兴刚;刘益琼;宋拥军;高云;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28 | 分类号: | B23B47/28;B23Q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321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气孔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充放气系统的重型车桥轮毂加工夹具,主要用于轮毂充放气孔加工。
背景技术
带充放气系统的重车桥轮毂带有三个充放气孔a、b、c,这三个孔分别在轮毂不同的平面,见图1。原有的钻孔工序分三次完成,用三套钻模来保证,这样就必须三次装夹,在三台钻床上才能完成,而轮毂的重量通常在50Kg左右,这样做不仅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还影响产能提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轮毂充放气孔钻用夹具,它能使三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在一套夹具上完成三个孔的加工,减少产品装夹次数,既省时省力,同时又提高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毂充放气孔钻用夹具,其包括本体、回转体、转轴、压紧螺钉、定位圈、定位销、钻模板、b钻模板、钩形压板和定位器。
所述回转体是一U型架体,其两侧和本体通过转轴和调整垫圈连接;在转轴旁装有第一螺钉,压在转轴边上;在回转体的一侧上以回转轴为圆心,在半径R1和R2两个圆周上分别有x定位孔和y定位孔,其中半径R1>R2,x定位孔位于回转体的水平位置,y定位孔位于与竖直面成50°的位置;在本体上与x定位孔和y定位孔对应一侧设置有三个位于半径R1圆周上的x定位器及一个位于半径R2圆周上的y定位器,三个x定位器中,两个位于本体的水平位置,另一个位于与水平面成90°的位置,y定位器位于与竖直面成50°的位置。
所述压紧螺钉对称布置在本体的两侧面,每一面各三颗,其中每一面有两颗分布在水平位置,另一颗位于与水平面成90°的位置。
所述定位圈通过第二螺钉及第一销固定在回转体的底面,并且定位圈圆心与回转体的回转中心线及左右对称中心线的交点重合,外圆与被加工轮毂止口A配合定位被加工轮毂。
所述定位销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回转体底面,与的被加工轮毂的B平面上一已加工孔配合,限制被加工轮毂旋转自由度。
所述支撑钉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回转体上,其上端与被加工轮毂的B平面接触限制被加工轮毂高度。
所述钩形压板呈倒L形,有四个,其竖直端通过过盈配合与回转体固定,并沿对应被加工轮毂的外圆圆周的位置分布,横向弯钩端压紧被加工轮毂。
所述b钻模板用第一螺栓及第二销固定在回转体安装定位圈的一侧上,并在b钻模板上对应加工轮毂b孔的位置安装b钻套。
所述钻模板与回转体用第二螺栓、开口垫圈、圆柱销、菱形销固定在回转体一侧边上,其方向与轮毂被加工孔方向一致,并在钻模板上对应加工轮毂a孔和c孔的位置安装a钻套及c钻套。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专用钻用夹具,采用旋转设计,使三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在一套夹具、一台钻床上完成三个孔的加工,减少产品的装夹次数,既省时省力,同时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带充放气孔轮毂结构图;
图2:是夹具主视图;
图3:是夹具右视图;
图4:是夹具俯视图;
图5:是夹具主视图的K向视图;
图6:是夹具俯视图B-B剖视图;
图7:是夹具装夹被加工轮毂状态右视图;
图8:是夹具加工a孔状态右视图;
图9:是夹具加工c孔状态右视图;
图10:是夹具加工b孔状态右视图;
图11:是回转体的侧视图。
图中:1-本体 2-螺纹衬套 3-压紧螺钉 4-回转体 5-第一螺钉 6-转轴 7-调整垫圈 8-衬套 9-定位圈 10-第二螺钉 11-定位销 12-b钻模板 13-b钻套 14-a钻套 15-钻模板 16-c钻套 17-支承钉 18-钩形压板 19-x定位器 20-第一螺栓 21-第二销 22-圆柱销 23-定位衬套 24-开口垫圈 25-第二螺栓 26-菱形销 27-y定位器 28-第一销。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11,重型车桥轮毂充放气孔钻用夹具主要由本体1、回转体4、转轴6、压紧螺钉3、定位圈9、定位销11、钻模板15、b钻模板12、钩形压板18、定位器19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向上车客流的公交断面客流量获取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警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