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管多音效吹奏乐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66110.9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志强 |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张欣棠 |
| 地址: | 450043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音 吹奏 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吹奏类乐器,具体涉及一种将边棱气鸣乐器和簧片震动乐器结合在一起可以进行多种发音的单管多音效吹奏乐器。
背景技术:
笛子为边棱气鸣乐器,笛子在使用时只有用来演奏笛子发出的清脆嘹亮的乐曲,巴呜为簧片震动乐器,可以用来演奏浑厚的乐曲,如演奏云南少数民族的乐曲,这两种乐器分别用来演奏笛子乐曲和巴呜乐曲,使用时需要两种乐器,两者不能结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将边棱气鸣乐器和簧片震动乐器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发音的单管多音效吹奏乐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管多音效吹奏乐器,包括管体、安装在管体一端内的密封塞、自密封塞一端开始依次排列的吹孔、背孔和至少六个发音孔,其特征在于:在吹孔一侧的管体上切开有一平面,并且在该平面上切开有一透孔,在透孔上密封设置有发音簧片装置。
发音簧片装置包括密封设置在透孔上的发音簧片、压制在发音簧片上的弧形孔块,弧形孔块压制在发音簧片后与管体成一体结构,弧形孔块上设置有与发音簧片相通透的长孔,弧形孔块的长孔、发音簧片与管体之间构成进气通道。
在吹孔与最靠近吹孔的发音孔的中间开有膜孔。
在膜孔一侧固定安装有发音膜控制装置。
发音膜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管体上的连接块、设置在连接块上的轴筒、设置在轴筒里的三角轴、设置在三角轴一端的膜孔盖、设置在三角轴另一端的扳手,轴筒与连接块相连接的面中央开有圆柱孔,圆柱孔底部设置安装有弹簧,上部设置安装有通向轴筒内的顶柱,顶柱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与三角轴的一面相接触, 膜孔盖的端头设置有绒毛。
在六个发音孔后面的管体上还依次排列有两个助音孔。
在管体上两个助音孔的背面横向排列有两个副助音孔。
顶柱的端头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演奏方法之间转换灵活,音效多样,开创了边棱乐器或簧片乐器融合互补的先例,达到了一管多用的效果,使边棱发音和簧片发音两种形式集于一身,音色丰富,结构科学,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音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音膜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音膜控制装置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切开有一平面的管体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安装在管体1一端内的密封塞2、自密封塞2一端开始依次排列的吹孔3、背孔4和至少六个发音孔5,在吹孔3一侧的管体1上切开有一平面6,并且在该平面6上切开有一透孔7,在透孔7上密封设置有发音簧片装置。
自有密封塞2的管体1一端起,管体1总长68厘米,管体1一端距密封塞18.5厘米,密封塞2距吹孔3为1厘米,吹孔3距第一个音孔15厘米,六个音孔6之间的距离依次为3厘米、2厘米、3厘米、1.5厘米、3厘米,第六个音孔距第一个助音孔7为5厘米,两助音孔的距离为2厘米,最后的助音孔距管体一端14厘米,背孔在音孔背面,背孔5距有密封塞2的管体1一端33厘米。
平面6长3厘米。
平面6与管体主轴的夹角α为60°。
发音簧片装置包括密封设置在透孔7上的发音簧片8、压制在发音簧片8上的弧形孔块9,弧形孔块9压制在发音簧片8后与管体1成一体结构,弧形孔块9上设置有与发音簧片8相通透的长孔10,弧形孔块9的长孔10、发音簧片8与管体1之间构成进气通道。
长孔10长2厘米。
在吹孔3与最靠近吹孔3的发音孔5的中间开有膜孔11。
在膜孔11一侧固定安装有发音膜控制装置。
发音膜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管体1上的连接块12、设置在连接块12上的轴筒13、设置在轴筒13里的三角轴14、设置在三角轴14一端的膜孔盖15、设置在三角轴14另一端的扳手16,轴筒13与连接块12相连接的面中央开有圆柱孔17,圆柱孔17底部设置安装有弹簧18,上部设置安装有通向轴筒13内的顶柱19,顶柱19在弹簧18的作用力下与三角轴14的一面相接触, 膜孔盖15的端头设置有绒毛。
在六个发音孔7后面的管体1上还依次排列有两个助音孔20。
在管体1上两个助音孔20的背面横向排列有两个副助音孔22。
顶柱19的端头21为圆弧状。
膜孔4贴有笛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志强,未经郑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