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旋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66057.2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博;纪艳青;杨渊博;张政华;李铁兵;宋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02;B04C5/08;B04C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旋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旋分离器。
背景技术
针对原有的涡旋分离器主要有以下缺点:采用不锈钢薄板卷制成型,焊接涡旋分离器腔体,如果焊接过程中电流过大,或焊接时间长,极易造成焊穿,使内部产生焊瘤,影响内部腔体的表面质量;因人工卷制的原因,涡旋分离器腔体的锥度不易保证,从而影响分离精度;涡旋分离器上部入液体采用机械加工而成,费时、费力,同时入液体与涡旋分离器腔体采用焊接成型,加工后的焊缝需处理,表面质量因操作人员焊接手法问题难以保持稳定;涡旋分离器的入口结构为圆形,分离性能不高,只能分离出液体中大于80微米的颗粒体,适用于冷却液的粗过滤;现有的涡旋分离器底流口为焊接固定,使用过程中当冷却液中杂质颗粒的直径发生较大变动时,极易堵塞底流口,影响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涡旋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旋分离器,它包括进流体、锥体和底流口,所述进流体、锥体和底流口一体成型,所述进流体与锥体通过止口定位,并通过进流体上端的上联接盘和锥体上端的下联接盘固定,所述锥体的下端与底流口螺接。
进一步的,进流体、锥体和底流口均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上联接盘与下联接盘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锥体的锥角成型一致,内壁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拆装方便,维修容易,操作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进流体的入口端与内腔圆柱体之间设置有使流速变强的过渡装置,且过渡装置连接在进流体内腔圆柱体截面的切线上。
进一步的,过渡装置由外向内设置为空心的圆柱体和矩形体,且圆柱体的截面积大于矩形体的截面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提高分离效果,能使98%超过30微米的颗粒分离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联接盘,2、进流体,21、入口端,22、内腔圆柱体,23、过渡装置,3、下联接盘,4、锥体,5、底流口,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涡旋分离器,它包括进流体2、锥体4和底流口5,进流体2、锥体4和底流口5一体成型,进流体2与锥体4通过止口定位,并通过进流体2上端的上联接盘1和锥体4上端的下联接盘3固定,锥体4的下端与底流口5螺接。
进流体2、锥体4和底流口5均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
上联接盘1与下联接盘3通过螺栓连接。
锥体4的锥角成型一致,内壁光滑。
进流体的入口端21与内腔圆柱体22之间设置有使流速变强的过渡装置23,且过渡装置23连接在进流体2内腔圆柱体22截面的切线上。
过渡装置23由外向内设置为空心的圆柱体和矩形体,且圆柱体的截面积大于矩形体的截面积。
进流体2选用工程塑料PA6注塑制造,具有耐磨、耐腐蚀、温升变形小的特点。冷却液进入涡旋分离器的入口,进入内腔管路采用圆形变矩形的过渡装置23,使进入液体沿内壁切线方向高速注入,形成强制涡流。
锥体4选用工程塑料PA6注塑制造,冷却液在锥体4依内壁做由上至下的螺旋运动,使液体在锥体4内产生外涡流,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锥体4的内壁,在重力及液体的带动下,沿内壁向下排出,分离后的洁净液体到达锥体4底部后沿锥体的轴线螺旋上升,形成内涡流,由涡旋分离器进流体2上的出口排出,达到冷却液的净化、分离作用。
底流口5选用工程塑料PA6注塑制造,具有耐磨、耐腐蚀、温升变形小的特点。用于脏液的排出,采用螺纹连接方式。
涡旋分离器制造原材料更改后,进流体2、锥体4和底流口5的加工方式改为注塑,之后由上联接盘1和下联接盘2进行夹紧固定,用螺栓装配,具有尺寸稳定、加工简便、质量轻、批量生产的特性,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涡旋分离器进流体2的入口截面更改后,可增强液污液进入进流体2内腔圆柱体内的流速,提高分离效果,能使98%超过30微米的颗粒分离出来。
涡旋分离器锥体4材料及加工方式更改后,锥角成型一致,内壁光滑,过滤过程中涡流稳定,避免湍流影响分离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摩喷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选煤小浮沉实验用离心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