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5908.1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绥菊;王恺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1/08 | 分类号: | D01G1/08;D01G1/10;D01G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罗拉 混合式 苎麻 纺纱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流程是:精干麻→软麻工序→开松工序→预并工序(2道)→精梳工序→针梳工序(3~4道)→粗纱工序→细纱工序。
在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中,软麻工序主要是对精干麻进行搓揉而使其松散、软化,开松工序主要是拉断部分超长的纤维,并对精干麻进行初步的松解;梳麻工序主要是将经过开松后的纤维进一步细致地分梳成单纤维状;预并工序主要是提高梳麻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以及条子的均匀程度,精梳工序主要是消除长度短于一定程度的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均匀度;针梳工序主要是通过并合、牵伸,提高纤维的均匀、混合程度;粗纱工序是将基本符合纺纱条件的纤维条(针梳条)子进行初步的牵伸、加捻,减轻细纱工序的牵伸负担;细纱工序是将粗纱最后进行进一步的牵伸、加捻,形成最终的苎麻纱产品。
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中,由于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所采用的两种设备主要是利用其锯齿等机件对苎麻纤维进行强烈的分梳作用,造成苎麻纤维损伤、纠缠,致使苎麻纤维中的短绒增加,麻粒更是急剧增多,而苎麻本身存在的超长纤维和纤维长度不匀的问题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且在很多纺纱加工过程中,为达到减少并丝的目的,通常采用针板来进行分劈和梳理,但这种分劈和梳理人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在梳理过程中苎麻纤维容易缠绕在针板上,从而将针板的针拉断,从而使苎麻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目前,罗拉牵切机分为针排式和针辊式,针排式罗拉牵切机主要应用在毛纺领域,其原理是在牵伸区中利用针排对长度较长的纤维加强控制,但是,由于精干麻条中纤维排列不整齐,纤维之间纠结严重,因此将麻条用手工拉过针排很困难,必须在麻条拉过针排前用手工进行充分整理,使其初步松散后才能通过针排,所以机器在运转时容易发生拥堵,致使不能正常生产;针辊式罗拉牵切机,即在一根转动的辊子上植入若干排针排,该装置合称为针辊,由于喂入的精干麻中纤维长度长、纤维排列混乱、纤维相互纠缠,且麻条中含有较多的硬条和集束,使得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纤维绕针辊的现象。这样一是使针齿产生弯曲变形甚至断针,二是不能保证开机的连续性,不得不频繁停机清理缠绕纤维,给正常连续生产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牵切麻条质量的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用以代替现有的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为提高苎麻产品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表面设有两个左右放置的牵引装置和一个刀轮牵切装置,两个牵引装置之间设有刀轮牵切装置,刀轮牵切装置内部贯穿设有一横向放置的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牵引装置,第二支撑板通过机架上的多组支撑架支撑,并设置在机架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牵引装置分为牵进装置和引出装置,牵进装置包括第一皮辊、第二皮辊、第三皮辊、第四皮辊和第五皮辊,第一皮辊、第二皮辊、第三皮辊分别和第一对罗拉、 第二对罗拉、 第三对罗拉相啮合,第四皮辊和第五皮辊分别与第四罗拉和第五罗拉相啮合,引出装置包括一对罗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刀轮牵切装置包括一空心框架,空心框架设置在机架上,空心框架的上部内表面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杆连接有一水平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中设有一偏心轮装置,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端下表面设有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轴,轴的一端连接在一个轴承座上,轴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轴承座并连接有第一齿轮,轴位于两个轴承座之间的部位上套有刀轮,置于刀轮牵切装置中的第二支撑板位于刀轮的下方,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纵向放置的通槽,通槽中设有托辊装置,托辊装置与刀轮相对应,空心框架的内部下表面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连接,空心框架中设有多个竖直放置的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的一端均穿过空心框架的上表面共同连接有一基座,基座上设有可调行程气缸,可调行程气缸上设有气缸动程调节螺母,可调行程气缸的气缸轴穿过基座与空心框架的上表面相连接,空心框架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轴穿入空心框架与第一支撑板中的偏心轮装置相连接,且第二电机的上部穿过基座,空心框架的左侧或右侧上设有前后放置的两个直杆,两个直杆之间设有梳子,梳子靠近刀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刀轮由多片φ50-80mm的刀片和多片φ70-120mm的刀片间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托辊装置上设有多圈前后排列的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5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