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刀轮附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5906.2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绥菊;王恺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12 | 分类号: | D01H5/12;D01G1/08;D01G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 纺纱 设备 附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刀轮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流程是:精干麻→软麻工序→开松工序→预并工序(2道)→精梳工序→针梳工序(3~4道)→粗纱工序→细纱工序。
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中,由于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所采用的两种设备主要是利用其锯齿等机件对苎麻纤维进行强烈的分梳作用,造成苎麻纤维损伤、纠缠,致使苎麻纤维中的短绒增加,麻粒更是急剧增多,而苎麻本身存在的超长纤维和纤维长度不匀的问题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且在很多纺纱加工过程中,为达到减少并丝的目的,通常采用针板或针辊来进行分劈和梳理,但这种分劈和梳理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在梳理过程中苎麻纤维容易缠绕在针板或针辊上,从而将针板或针辊的针拉断,从而使苎麻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刀轮附加装置构成一道牵切工序,用以代替现有的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为提高苎麻产品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刀轮附加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表面设有两个左右放置的牵引装置,两个牵引装置之间设有刀轮牵切装置,刀轮牵切装置位于机架的上表面,刀轮牵切装置中贯穿设有一横向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通过机架上的多组第一支撑架支撑,并设置在机架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左右放置的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刀轮牵切装置包括一底板,底板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连接,底板的前后两端上表面均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挡板,两个挡板的上表面共同活动连接有盖板,底板、两个挡板和盖板围合成一空心框架,空心框架设置在机架上,盖板的下表面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置于空心框架中,且置于第一支撑板的上方,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前后放置的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一纵向放置的轴,轴的一端连接在一个轴承座上,轴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轴承座并连接有第一齿轮,位于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轴上套有刀轮,刀轮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底板上设有一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套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连接,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空心框架中的部位上设有一纵向放置的通槽,通槽中设有托辊装置,托辊装置与刀轮上下相对应,底板上设有多个竖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架,多个第二支撑架均穿过盖板共同连接有一基座,基座置于盖板上方,基座上设有可调行程气缸,可调行程气缸的转轴穿过基座,并通过连接件与盖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刀轮由多片φ50~80mm的刀片和多片φ70~120mm的刀片间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辊装置上设有多圈前后排列的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刀轮由90片φ50~80mm的刀片和90片φ70~120mm的刀片间隔组成,且任意两个相邻同齿径的刀片之间的间距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辊装置上设有90圈沟槽,托辊装置上每圈沟槽的深度为1.4mm,间距为2mm,所述沟槽的弧度为60°,且每片φ70~120mm的刀片对应一个沟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用刀轮牵切装置替换针板或针辊式牵切装置,这样刀轮不会被纤维束拉扯断,且使苎麻的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轮牵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轮与托辊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架、2-牵引装置、3-刀轮牵切装置、4-底板、5-挡板、6-盖板、7-第一支撑架、8-第一支撑板、9-连接杆、10-第二支撑板、11-轴承座、12-第一齿轮、13-刀轮、14-电机、15-电机轴、16-第二齿轮、17-托辊装置、18-第二支撑架、19-基座、20-可调行程气缸、21-转轴、22-连接件、23-沟槽、24-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刀轮附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架1,机架1上表面设有两个左右放置的牵引装置2,两个牵引装置2之间设有刀轮牵切装置3,刀轮牵切装置3位于机架1的上表面,刀轮牵切装置3中贯穿设有一横向放置的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通过机架1上的多组第一支撑架7支撑,并设置在机架1的上方,且第一支撑板8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左右放置的牵引装置2,刀轮牵切装置3包括一底板4,底板4通过螺栓与机架1固定连接,底板4的前后两端上表面均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挡板5,两个挡板5的上表面共同活动连接有盖板6,底板4、两个挡板5和盖板6围合成一空心框架,空心框架设置在机架1上,盖板6的下表面通过多个连接杆9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0置于空心框架中,且置于第一支撑板8的上方,第二支撑板10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前后放置的轴承座11,两个轴承座11之间设有一纵向放置的轴24,轴24的一端连接在一个轴承座11上,轴2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另一个轴承座11并连接有第一齿轮12,位于两个轴承座11之间的轴24上套有刀轮13,刀轮13位于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刀轮13位于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刀轮13由多片φ50~80mm的刀片和多片φ70~120mm的刀片间隔组成,本实用新型优选刀轮13由90片φ80mm的刀片和90片φ100mm的刀片间隔组成,且任意两个相邻同齿径的刀片之间的间距为2mm,底板4上设有一电机14,电机14的电机轴15上套有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6之间通过链连接,第一支撑板8位于空心框架中的部位上设有一纵向放置的通槽,通槽中设有托辊装置17,托辊装置17与刀轮13上下相对应,在托辊装置17上设有多圈前后排列的沟槽23,托辊装置17上每圈沟槽的深度为1.4mm,间距为2mm,沟槽的弧度为60°,且每片φ100mm的刀片对应一个沟槽23,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托辊装置17上设有90圈沟槽23,底板4上设有多个竖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架18,多个第二支撑架18均穿过所述盖板6共同连接有一基座19,基座19置于盖板6上方,基座19上设有可调行程气缸20,可调行程气缸20的转轴21穿过基座19,并通过连接件22与盖板6相连接。在使用时,先通过可调行程气缸20上的气缸动程调节螺母来控制气缸上下的动程,气缸的上下动程调节范围为0~40mm,开启可调行程气缸20,由可调行程气缸20带动盖板6向上运动,从而将刀轮13抬起,喂入麻条,这样喂入的麻条就不会拥堵在刀轮13的后方,开机时先喂入麻条,在麻条被两个牵引装置2握持张紧时,刀轮13下降,启动电机14,电机14通过电机轴15带动第二齿轮16转动,同时,第二齿轮16通过链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即带动刀轮13转动,从而对麻条进行分劈,这样就能达到减少硬条的目的,且保证了苎麻产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5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沟槽式小凸轮小8梭圆织机
- 下一篇:一种不需阀门控制的连续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