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扎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5449.7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林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炎文 |
主分类号: | B65B13/16 | 分类号: | B65B13/16;B65B13/18;B65B13/24;B65B6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扎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扎线机,尤指一种藉由金属线或如金属线般的可结扎的扎线,可在待扎物上予以安全、稳定、顺畅的实施结扎,且易于拆装与迅速扎线的扎线机。
背景技术
为能将待扎物(如电源线、延长线、端子接头电线等等)予以结扎束紧,一般较为常见的方法,大都采人工将待扎物束集,再以事先裁剪定长度的扎线施予结扎,然而,在结扎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一手握着待扎物,另一手持着定长的扎线卷绕待扎物而予以结扎束紧,如此,工作效率低,易造成手部疲乏,操作缓慢,在人力成本高涨之今,为一相当不符成本的作业方式,且结扎质量无法维持在一定水平,亦因此降低了待扎物原有的价值感,并由于扎线为金属线或包覆有塑料材质的金属线,一经裁剪后,极易割伤、刮伤皮肤,在工安方面,实非理想。
新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缺点,创作人乃集多年从事包装机具与相关器材的制造、销售经验,而秉持着研发精神,经潜心钻研、试验及修改,终于创设出一种具有较佳稳定、安全、迅速及拆装简易的扎线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首在提供一种扎线机,其可将扎线予以自动送线、卷弯、切断、挠曲及结扎待扎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扎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及架设于机架的送线机构、带动机构、卷线机构、切断机构、挠线机构及扎线机构;
该送线机构,是于机架上固定有导线管、导引块及槽道板,而以小马达连接一带动轮固定于机架,该带动轮以皮带连接从动轮,从动轮连接一拉线轮,拉线轮下方对应有一压合轮,该压合轮定位于一摆动臂,摆动臂连接一定位于机架的弹簧,该拉线轮对应压合轮而位于导线管与导引块间;
该带动机构,是以大马达连接一间歇齿轮与一凸轮而固定于机架,该凸轮连接且带动卷线机构、切断机构及挠线机构,该间歇齿轮连接带动扎线机构;
该卷线机构,是以连结杆定位于凸轮,该压杆固接一连接块而枢接一卷线勾;
该切断机构,是以轴承与凸轮周缘面触及,该轴承架设于一压杆上,该压杆穿置一固定在机架的固定座,压杆下压一翘翘板,翘翘板顶住一套有弹簧的铡刀,该铡刀套置且凸出一枢接在机架的铡刀座,该铡刀座位于导引块下方;
该挠线机构,是以连杆连接于轴承,该连杆枢接一打线杆,打线杆中端定位于固定座;
该扎线机构,是以斜齿轮啮合间歇齿轮,该斜齿轮连接一带动轮而固定于机架,
该带动轮以皮带连接从动轮,从动轮连接一固定于机架的扎线杆,扎线杆具一S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当拆卸维修或组装时,具简易便利、迅速的优点,及在组装后可稳定工作,是一种达到经济效益提升的扎线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线机构辗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和卷线机构卷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卷线机构卷线勾与旋动块侧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卷线机构卷线勾不当运动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卷线机构卷线勾回位动作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卷线机构卷线勾回位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切断机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切断机构切断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挠线机构与扎线机构侧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送线机构(1)小马达(10)带动轮(101)从动轮(102)
调整板(11)固定栓(111)
调整座(12)调整杆(121)
拉线轮(13)
压合轮(14)
摆动臂(15)
弹簧(16)
导线管(17)
导引块(18)
槽道板(19)
带动机构(2)大马达(21)
接头(22)卡榫(221)
联轴块(23)卡槽(231)
间歇齿轮(24)卡榫(241)
凸轮(25)停止开关(26)感应杆(27)
卷线机构(3)连结杆(31)
连接块(32)
旋动块(33)凸圆体(331)
卷线勾(34)凹圆槽(341)
限位块(35)触动感应开关(36)
切断机构(4)轴承(41)
压杆(42)长切槽(421)
固定座(43)套槽(4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炎文,未经林炎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5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