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板温计斜插式安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64228.8 | 申请日: | 201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5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坤;张凤国;朱桂凤;陈光宇;徐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松江电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线板 温计斜插式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板温计的安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板温计斜插式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钢连续热镀锌退火炉中能够不接触带钢,并能有效准确测量温度对确保带钢机械性能是极为关键的,唯一的实用方法是使用非接触红外线板温计进行测温,但由于背景辐射的存在,容易造成信号遗失,导致辐射板温计无法辨别指定目标的辐射和其它来源的辐射。在退火炉中,如果炉壁和辐射管处于更高的温度,则它们发射的辐射能量高于带钢。由此产生的背景辐射会掩盖带钢辐射导致错误的读数,测量准确性低,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为了满足更好质量、更低成本和更高价值的产品需求的增长,需要提高红外线板温计在温度测量上的准确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红外线板温计进行测温时存在的信号易遗失和测量准确性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红外线板温计斜插式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红外线板温计斜插式安装装置包括板温计安装管和红外线板温计,所述板温计安装管插装在炉体上,所述板温计安装管的轴线在截平面上的投影和炉辊的轴线在截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锐角为20°-35°,所述截平面为与炉辊轴线平行的竖直截平面,所述板温计安装管的轴线与切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10°-25°,所述切平面为与炉辊圆周面相切的竖直平面,所述红外线板温计安装在板温计安装管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以斜插方式插装的红外线板温计消除了带钢发射率变化和背景辐射的影响,以斜插方式插装的红外线板温计高度精确,极为可靠。斜插结构锁定带钢接触炉辊的区域;此区域相当于黑体,实际上排除了发射率变化和背景辐射产生的误差,测量准确性高,使板温计测得温度最大程度接近被加热的带钢实际温度,使带钢板温很好的控制在工艺参数内。2、以斜插方式插装的红外线板温计安装简单,同时降低了成本。3、以斜插方式插装的红外线板温计只需要基本的定期校准、检查和清洁,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板温计斜插式安装装置包括板温计安装管3和红外线板温计4,所述板温计安装管3插装在炉体2上,所述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和炉辊1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锐角α为20°-35°,所述截平面5为与炉辊1轴线平行的竖直截平面,所述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与切平面6之间形成的锐角C为10°-25°,所述切平面6为与炉辊1圆周面相切的竖直平面,所述红外线板温计4安装在板温计安装管3的上端。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和炉辊1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锐角α为25°。如此设置,测量准确性更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与切平面6之间形成的锐角C为15°。如此设置,测量准确性更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和炉辊1的轴线在截平面5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锐角α为30°。如此设置,测量准确性更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板温计安装管3的轴线与切平面6之间形成的锐角C为20°。如此设置,测量准确性更高。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板温计4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在板温计安装管3的上端。如此设置,安装更便捷。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三或五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松江电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松江电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42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