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甘蔗集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3554.7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为钢;刘柳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星鸣农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04 | 分类号: | A01F1/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陈希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集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甘蔗收割后对甘蔗进行集捆的甘蔗集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收获甘蔗后对剥叶机出来的甘蔗进行的集捆工作均是靠劳动者手工来完成,虽然甘蔗的剥叶已经实现机械化,但由于甘蔗的集捆还是靠手工完成,影响了机械化的应用推广,同时也增加了人工及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与甘蔗剥叶机配合使用,能将从剥叶机出来剥好叶的甘蔗进行集捆的甘蔗集捆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机架上连接有表面为斜向设置的集蔗斜面,当甘蔗从剥叶机弹送出来碰到集蔗斜面,就会沿着集蔗斜面下落,将甘蔗集中到集蔗斜面的下端,如果在集蔗斜面最下端放置捆扎绳,就可直接对收集好的甘蔗进行捆扎。
如果所述的集蔗斜面是与机架铰接,就构成集蔗斜面可左右转动的结构,转到左边为左边工作位置,转到右边为右边工作位置,从而实现双工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自动集捆,连贯作业,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
附图5是实施例四中集捆挡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A-A剖面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剥叶机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机架4上连接有表面为斜向设置的集蔗斜面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的实施结构:
1、如附图1所示,在机架4上连接有表面为斜向设置的集蔗斜面2,如果为固定联接,就是单工位的集捆器。
2、如附图(1、2、3)所示,所述的集蔗斜面2是与机架4铰接,集蔗斜面2可绕铰接轴3左右转动,就构成双工位的结构;在左右两边分别有固定集蔗斜面2角度的定位机构,就可设定集蔗斜面2的倾斜角度。
3、如附图(2、3)所示,所述的集蔗斜面2最低端外设置有下凹的集蔗槽5,就可利用集蔗槽5对从集蔗斜面2下落的甘蔗进行收集,方便捆扎操作一。集蔗槽5可以是槽状,也可以是至少一个下凹钩构成。
4、如附图4所示,所述的集蔗斜面2是与机架4铰接,集蔗斜面2可绕铰接轴3左右转动,在所述的集蔗斜面2一端有与集蔗斜面2相交的集蔗挡板1,集蔗挡板1的作用是将剥叶机送出的甘蔗在总支出方向挡住甘蔗,使甘蔗全部落在集蔗斜面2上再下落到集蔗槽5。集蔗槽5可以是槽状,也可以是至少一个下凹钩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集蔗挡板1是与集蔗斜面2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其放置于剥叶机的出蔗口后面顺出蔗方向摆动置,集蔗挡板1于距甘蔗剥叶机远端,如附图7所示,当甘蔗经剥叶机后被弹送出来,集蔗挡板1将其挡住,被挡住的甘蔗落在集蔗斜面2上,集蔗斜面2使甘蔗滑入集捆器一侧的集蔗槽5内,甘蔗集满集蔗槽既成一捆,即可进行捆扎、卸载,集捆器工作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星鸣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星鸣农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35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捷移袋式食用菌接种箱
- 下一篇:一种撒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