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密封射频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2519.3 | 申请日: | 201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会;肖斌;石磊;罗康;唐贵英;谢林炜;陆兴霞;莫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H01H51/04 | 分类号: | H01H51/04;H01H50/6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18***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密封 射频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元件,特别是一种微型密封射频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目前微型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主要有1组触点转换(1Z)或两组触点转换(2Z),不能满足某些特殊使用要求,且缺乏用于切换射频信号的微型电磁继电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接触系统结构进行独特性设计,新结构的接触系统具有一组动合触点(1H)、两组动断触点(2D),能满足特殊使用要求。该微型密封射频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的机械参数:触点间隙、触点组间隙,触点接触压力设计适当,使射频特性参数匹配较好,适用于(0~3)GHz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和继电器部分组成,在接触系统中的底座上焊接动合触点、动断触点、簧片部分和复原簧片,形成接触部分;将线圈和铁心部分、轭铁通过旋铆的方式组装成磁路部分,最后将接触部分与磁路部分点焊后成为继电器部分,并与罩壳熔封。
给线圈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通电后,左簧片引出端和右簧片引出端离开左动断触点引出端和右动断触点引出端,均与动合触点接触,将左簧片引出端和右簧片引出端连通,形成一组动合触点,完成一次切换;断电后,左簧片引出端和右簧片引出端离开动合触点,分别与左动断触点引出端和右动断触点引出端接触,恢复两组动断触点状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
1、该型射频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微型的密封直流电磁继电器,其体积小,重量轻,抗振动、冲击性能指标高,低分布电容。
2、该型射频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具有特殊结构:一组动合触点(1H)、两组动断触点(2D),适用于特殊切换方式的电路应用。
3、该型射频电磁继电器射频特性(插入损耗、隔离度、电压驻波比、射频功率传输能力、特性阻抗)参数匹配好,广泛应用于(0~3)GHz频率范围内的射频信号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满足特殊使用要求,提高产品射频参数性能。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仰视电路图。
图中:1底座,2动合触点,3动断触点,4簧片部分,5复原簧片,6线圈A,7铁心部分,8轭铁,9罩壳,10继电器凸台,11线圈B,12正极引出端,13负极引出端,14左簧片引出端,15右簧片引出端,16左动断触点引出端,17右动断触点引出端,18动合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接触系统中的底座1上焊接动合触点2、动断触点3、簧片部分4和复原簧片5,形成接触部分;将线圈A6和铁心部分7、轭铁8通过旋铆的方式组装成磁路部分,最后将接触部分与磁路部分点焊后成为继电器部分,并与罩壳9熔封。
如图4所示,继电器工作方式如下,给线圈B11正极引出端12和负极引出端13通电后,左簧片引出端14和右簧片引出端15离开左动断触点引 出端16和右动断触点引出端17,均与动合触点18接触,将左簧片引出端14和右簧片引出端15连通,形成一组动合触点,完成一次切换。断电后,左簧片引出端14和右簧片引出端15离开动合触点18,分别与左动断触点引出端16和右动断触点引出端17接触,恢复两组动断触点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未经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2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