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2391.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8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鹏;吴小平;蒋坤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3,现有的注塑模具80包括一动模81及一定模82,动模81包括一动模固定板811、一动模板812、一顶针板813、一顶针固定板814、若干顶针815、一装设于动模板812上的型芯816及至少一装设于动模板812上的斜滑块817。定模82上装设有至少一斜导柱821。各顶针815装设于顶针板813上,顶针固定板814将顶针815一端固定,顶针815另一端插置于型芯816内,可活动地插置于斜滑块817内。
然而,在注塑模具80开模时,在斜滑块817尚未被斜导柱821推动到安全的距离的情况下,顶针815就开始顶出产品,进而损坏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防止开模时损坏产品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及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定模上设有至少一斜导柱;动模包括一动模板、一顶针板、至少一顶针、一装设于动模板上的型芯、至少一可滑动地装设于动模板上的斜滑块及至少一保险柱,顶针固定于顶针板上,保险柱一端固定于顶针板上,保险柱另一端穿过动模板抵顶于斜滑块下面,斜滑块可滑离保险柱的抵顶,斜滑块上凹设有斜孔,斜导柱可活动地插置于斜孔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通过动模上设有保险柱,进而在注塑模具开模顶出时,可防止斜滑块未被完全推离而开始顶出产品,从而可防止损坏产品,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便易装,加工方便实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动模板上设有至少一收容槽,斜导柱插置于收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开模之后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注塑模具 1
动模 10 动模固定板 11
动模板 12 收容槽 121
顶针板 13 顶针固定板 14
顶针 15 型芯 16
斜滑块 17 斜孔 171
保险柱 18 定模 20
定模固定板 21 定模板 22
斜压块 23 斜导柱 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1包括一动模10及一与动模10相对应设置定模20。
动模10包括一动模固定板11、一动模板12、一顶针板13、一顶针固定板14、若干顶针15、一装设于动模板12上的型芯16、至少一装设于动模板12上的斜滑块17及至少一保险柱18。动模固定板11上方设有顶针固定板14,顶针固定板14上则固设有顶针板13,而在顶针板13上方相隔一定距离设有动模板12,使顶针板13及顶针固定板14在动模固定板11及动模板12之间位移。动模板12上设有至少一收容槽121。顶针15固定于顶针板13上,保险柱18一端固定于顶针板13上。斜滑块17可滑动地装设于动模板12上,斜滑块17上凹设有至少一斜孔171。
所述定模20包括一定模固定板21、一定模板22、一斜压块23及至少一装设于定模板22上的斜导柱24,定模板22固定于定模固定板21上,斜压块23装设于定模板22上。
请参阅图1,注塑模具1合模时,斜导柱24插置于斜滑块17的斜孔171内并深入到动模板12的收容槽121内,斜滑块17与型芯16、定模20配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保险柱18穿过动模板12抵顶于顶块32斜滑块17下端。
请参阅图2,注塑模具1开模顶出时,定模20与动模10分离,斜导柱24在向上运动的同时推顶斜滑块17在水平方向上脱离产品,当斜滑块17被推离到一个安全的距离,即保险柱18不再抵顶斜滑块17下端面,注塑机(图未示)推动顶针板13及顶针固定板14向上移动,顶针板13带动顶针15顶出产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1通过动模10上设有保险柱18,进而在注塑模具1开模顶出时,可防止斜滑块17未被完全推离而开始顶出产品,从而可防止损坏产品,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便易装,加工方便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2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探测器气室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剪切疲劳试件的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