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系统前置通道专用环测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61777.X | 申请日: | 201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珑;陈雪华;王燕;杜冬艳;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 地址: | 25709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前置 通道 专用 模块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设备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前置通道专用环测模块。
二、背景技术:
能量管理系统(EMS)前置通道主要用来接收本地区管理范围内各等级变电站的运行信息并将调度员的决策信息下发到变电站进行执行操作的通讯环节,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前置通道出现故障,势必将严重影响调度员对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判断和掌控,也无法将必须的调度动作下发到电网运行的关键部件。但现有的通道设备无法逐级排除通道各个环节的故障点,只能在通讯的始端和终端进行环测,严重影响了排查故障的效率。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使用并且简单可靠的电力系统前置通道专用环测模块。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环接模块、电阻、二极管组成,所述的环接模块设有1-4四个接线端子,所述的环接模块的端子2通过电阻(R1)连接二极管(D1);环接模块的端子4通过电阻(R3)连接二极管(D3);所述的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2)、二极管(D4)分别并联,所述的二极管(D2)通过电阻(R2)连接接线盒(JP3),所述的二极管(D4)通过电阻(R4)连接接线盒(JP4)。
工作原理是:发生通道故障时,用环接模块将2和4进行短接,这样主站下发测试数据经过保险单元,再转换成232信号前环接回主站的接收模块,判断是否为主站端故障;如果怀疑通讯和站端设备故障,可以用环接模块将1和3进行短接,这样站端设备上行的测试数据经过芯片转换成TTL信号后环接回站端设备,判断是否为通讯或站端设备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快速实现对通道的上行和下行2个方向的自环操作,避免了原先设计中不同自环方向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操作的弊端;(2)、通过环测模块可以在业务板上就能完成通道的自环操作,不用频繁打线到接线端子,提高了跳线模块的使用寿命和通道接线的可靠性;(3)、环测模块仅靠一个按钮或跳针就可完成通道自环,不需要专用的通道维护工具和通讯专业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逻辑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环接模块(Loop_switch)、电阻、二极管组成,所述的环接模块(Loop_switch)设有1-4四个接线端子,所述的环接模块的端子2通过电阻(R1)连接二极管(D1);环接模块的端子4通过电阻(R3)连接二极管(D3);所述的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2)、二极管(D4)分别并联,所述的二极管(D2)通过电阻(R2)连接接线盒(JP3),所述的二极管(D4)通过电阻(R4)连接接线盒(JP4)。
其工作原理是:在正常使用时将环接模块的1和2短接,3和4短接,这样从前置服务器下发的数据和从厂站上行的数据可以正常经过业务板进行处理。发生通道故障时,用环接模块将2和4进行短接,这样主站下发测试数据经过保险单元,再转换成232信号前环接回主站的接收模块,判断是否为主站端故障;如果怀疑通讯和站端设备故障,可以用环接模块将1和3进行短接,这样站端设备上行的测试数据经过202芯片转换成TTL信号后环接回站端设备,判断是否为通讯或站端设备故障。
参照附图1,是前置通道环测模块的逻辑示意图,根据信号的流向分别进行环测动作。可以将上行环测和下行环测同时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同时由于是在信号为TTL模式时进行环测,大大减少了调试动作对于其他业务板的干扰。在清晰的判断是主站或者通讯故障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常规手段进行进一步的故障排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东营供电公司,未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东营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17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隧道综合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