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用防雷、接地碳刷磨耗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1201.3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闫之忠;董书俊;何庆炬;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车风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58 | 分类号: | H01R39/5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防雷 接地 碳刷 磨耗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系统,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用防雷、接地碳刷磨耗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属于高空运行设备,距离地面最低也要80多米,且运行环境恶劣,因此维护相当困难。防雷碳刷、接地碳刷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两个相对旋转部件,通过碳刷与轴类摩擦而导通,从而达到接地和防雷的目的。有人形象的将碳刷比为风机防护安全链的心脏,可见其在风机安全链中所处的地位。
碳刷属于易耗品,寿命最长的碳刷也不过能用短短两到三年,像普通的碳刷其寿命就更短了,这还依赖于碳刷对磨付的表面质量。通常情况下,碳刷置于塔顶机舱内,安排专人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更换。
这种维护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因为需要专人定期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由于每次都需要爬到塔筒顶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人工维护是一个定期的过程,而碳刷磨损耗尽是随机的,这样在一个维护周期内,一种可能是碳刷在没有用完的情况下提前更换,造成一定的浪费;另一种可能就是碳刷磨耗殆尽而没有被发现,从而危及风机的安全甚至损坏风机。
三、有些碳刷安装在设备内部,在不打开设备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看到内部使用情况,只能是根据配件厂家提供的参数定期更换,给维护工作带来被动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确保风机长期、稳定、经济、安全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用防雷、接地碳刷磨耗报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防雷、接地碳刷磨耗报警系统,包括与信号源相连的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通过导线与I/O模块输入端口相连,I/O模块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数据处理装置通过无线信号与远程终端相连。
所述信号源为直流24V。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为PLC。
所述无线信号为GSM。
本实用新型由PLC、I/O模块、DC24V、磨损检测触点四部分组成。首先,24V信号经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到达I/O模块,然后由PLC对I/O端口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I/O端口应保持高电平;当碳刷磨损耗尽时,常闭开关断开,I/O端口变为低电平。PLC可以根据I/O端口地址判断出是哪一个碳刷出现问题需要更换,同时PLC将信息通过GSM信号发送到远程终端,并完成过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要保证直流24V持续保持;更换碳刷时注意信号线的连接;在接到碳刷耗尽警示信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换碳刷。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碳刷的自动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维护,缩短高空作业时间;最大可能的利用现有碳刷模块,减少更换次数。既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又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用防雷、接地碳刷磨耗报警系统,包括与直流24V的信号源相连的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通过导线与I/O模块输入端口相连,I/O模块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PLC相连,PLC通过GSM无线信号与远程终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由PLC、I/O模块、DC24V、磨损检测触点四部分组成。首先,24V信号经碳刷检测探头常闭开关到达I/O模块,然后由PLC对I/O端口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I/O端口应保持高电平;当碳刷磨损耗尽时,常闭开关断开,I/O端口变为低电平。PLC可以根据I/O端口地址判断出是哪一个碳刷出现问题需要更换,同时PLC将信息通过GSM信号发送到远程终端,并完成过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车风电有限公司,未经北车风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1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滑套端口封装成型装置
- 下一篇:带负载提醒的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