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毒有害物质回收袋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9810.5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张重杰;尉伟华;张振华;田增荣;赵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02 | 分类号: | B65D30/02;B32B25/10;B32B3/24;B65D33/06;B65D33/25;B65D85/82;B65D85/8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毒 有害物质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专用于回收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袋。
背景技术
有毒有害物质回收袋是针对区域内出现的不明物进行紧急处理的一种装置。
“9.11”事件、炭疽病毒、日本地铁释放的沙林毒剂等恐怖事件至今让我们触目惊心,伴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恐形势也日益严峻。当前的防护装置性能过于单一,防核的主要是采用铅罐、重型水泥包装箱来防护,防细菌主要是采用一次性密封包装,防毒主要采用特种,防酸碱主要采用玻璃容器进行回收,这就造成装备数量增加,在执行任务时行动的便捷性大大受阻,战士的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多种训练,才能应对当前复杂的公共安全防护形势,而且有害物质回收后销毁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区分处置。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制就一种集防细菌、防毒、防酸碱等多种防护性能为一体的综合防护装置,以消除现有防护装置由于性能单一所造成的这些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防护装置性能单一,便捷性差,回收销毁困难的为问题,而提供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袋,包括袋体、拉链和提手带,其中袋体为两层涤棉布和三层橡胶刮涂而得的防护材料,提手带为涤纶带,拉链由防毒胶布与水汽密封拉链构成。使用时,水汽密封拉链性能稳定,防护效果良好,通过胶粘剂进行粘合,整体密封性好,袋体为柔性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性强。
所述袋体长为490-510mm,宽为195-205mm,高位295-305mm。
对本实用新型产品进行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显示:
防毒性能:≥4h;
防细菌粉末:不泄露;
承受重量:≤50Kg;
耐酸碱性:≥4h;
透水性:静水压水柱高度大于500mm,不透水;
成品密封性:200Pa压力下,经过30min压降不超过30Pa;
扯断强力:经向:≥600N/5cm 纬向:≥400N/5cm。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水汽密封拉链,结合橡胶布的特性,从而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有害物质不扩散;袋体采用橡胶为基础材料,橡胶的分子链较长,进行混炼后将分子链充分打断,加入硫化体系进行硫化后,橡胶分子在涤棉布的表层形成空间网状结,从而阻止分子通过,可对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氢、细菌粉末气体、液体、固体状态的生物、化学物质进行密封保存;可广泛用于区域内出现的未扩散的生物、危险化学品和不明物品进行隔离,防止其渗漏、扩散,为公共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_A剖视图;
图中:1-拉链、2-提手带、3-拉耳、4-袋体、5-垫条、6-内贴布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袋,包括袋体4、拉链1和提手带2,其中袋体4为两层涤棉布和三层橡胶刮涂而得的防护材料,提手带2为涤纶带,拉链1由防毒胶布与水汽密封拉链构成。
袋体长为490-510mm,宽为195-205mm,高位295-305mm。
拉链1内侧依次为垫条5和内贴布条6,外侧为袋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9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