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坯结晶器漩涡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59694.7 | 申请日: | 201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3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金百刚;王军;赵雷;李超;李立勋;翟宝鹏;苏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晶器 漩涡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抑制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漩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渣卷混和铸坯内夹杂物和气泡所引起的铸坯缺陷已成为制约连铸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晶器内液面漩涡现象与渣金界面行为密切相关,漩涡所造成的空气卷吸及保护渣卷入现象是引起钢液二次氧化和铸坯内大颗粒夹杂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漩涡现象的产生与水口参数、渣金界面的流动方式、湍流特性、保护渣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相关。但由于漩涡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仅局限在无渣覆盖下结晶器液面的行为,对结晶器内漩涡产生机理及控制的介绍却很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抑制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漩涡的形成,从而减少因漩涡导致的卷渣缺陷,提高铸坯纯净度的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板坯结晶器漩涡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结晶器窄面的浸入式水口两侧分别安设有一块挡板。
所述的挡板长度为浸入式水口插入钢液深度的2.5~3.5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漩涡在水口附近以单个或成对的形式间歇性出现表明其与液面湍流有关。正是由于湍流的不稳定性造成水口一侧的表面流强于另一侧,使之能越过水口中心线,与另一侧的表面流会合产生环流,当环流速度超过临界值时,就形成了漩涡。鉴如此,本实用新型在浸入式水口两侧安装挡板,使水口两侧的表面流无法相遇,避免了两股表面流之间由于湍流而产生相互剪切作用,从而抑制漩涡的形成,减少铸坯卷渣的几率,提高钢水的纯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板坯结晶器漩涡控制装置主视图。
图2为板坯结晶器漩涡控制装置俯视图。
图中:浸入式水口1、挡板2、结晶器3。
具体实施方式
以结晶器3断面为200×1450mm的板坯连铸机为例。其浸入式水口1的尺寸为:外径120mm,插入钢液深度约为120mm,浸入式水口1的钢液出口尺寸为60×80mm。设计挡板2的长宽厚度尺寸为400×40×10mm。
将制作完成后的两块挡板2,分别安装在位于结晶器3窄面的浸入式水口1的两侧,并固定住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9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头加工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消除铸件表面气孔的精铸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