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58176.3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杉浦康成 |
| 主分类号: | B65G7/02 | 分类号: | B65G7/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重量 自动 升降 定位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主要是其承载升降台得随着承载物品的重量自动地升降高度,以使物品得设定维持在人体站立或坐姿的高度,达到节省人力、工时取、放物品的效益,特别是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093218480号「油压畚斗台车结构」、及第097214539号「具有梯架之搬运推车结构」、以及第097215450号「轮椅升降机改进装置」案,是本创作人所创作的,由于构造新颖、独特遂能蒙钧局审定核准在案,而今本创作人并不因此而自豪,仍然继续追求理想、实用与进步,再加以潜心研究、设计及开发,为使升降推车能更发挥实用功能,遂有本实用新型『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的诞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其承载升降台得随着承载物品的重量自动地升降高度,以使物品得设定维持在人体站立或坐姿的高度,达到节省人力、工时取、放物品的效益,特别是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包含底部组装有轮体的车底架,与自该车底架向上延伸的推把组合成的手推车、及接设在车底架上可活动的X形式撑架、以及架设在X形式撑架上的承载升降台等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X形式撑架是由上活动撑架、下活动撑架及伸张弹簧组件所组成,在该二下活动撑架之间的底部结合耳上以轴杆枢定转动块,而于该上活动撑架之间的中央定位座上借轴杆枢定设有调整转把的移动块;至于该伸张弹簧组件是以伸缩轴定位组装在该转动块与移动块之间;
旋动该调整转把位移移动块及伸缩轴以及伸张弹簧组件,而变更该伸张弹簧组件抵触上活动撑架的位置,如此设定承载升降台承载物品重量的范围;其X形式撑架及承载升降台是可随着承载物品的重量自动地升降变动高度,以使物品得设定维持在人体站立或坐姿的高度。
所述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其中,车底架开设有贯穿孔,供穿入插销通过滑轨抵制着所述下活动撑架的下滚轮,而将承载升降台限定停滞在最高位置。
所述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其中,伸张弹簧组件及伸缩轴是可设为单串组合,亦能设为多串组合,据此设定承载升降台承载物品重量的机型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承载升降台得随着承载物品的重量自动地升降高度,以使物品得设定维持在人体站立或坐姿的高度,达到节省人力、工时取、放物品的效益,特别是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情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取插销限制下滚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一实施例的主视组合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右侧视组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手推车
11轮体
12车底架 121滑轨 122贯穿孔
13推把
14插销
20X形式撑架
21上活动撑架
211上滚轮 212定位座 213轴杆
214调整转把 215移动块
22下活动撑架
221下滚轮 222结合耳 223轴杆
224转动块
23枢轴
24伸张弹簧组件
241伸缩轴
31承载升降台
40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随承载重量自动升降的定位台车,主要包含有一四角落底部枢组有轮体11的矩形车底架12,与一自该车底架12后端部向上延伸的推把13组合成的手推车10、及一对可活动接设在车底架12上的X形式撑架20、以及架设在X形式撑架20上可水平升降的承载升降台31等装置,但该手推车10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
该车底架12两内侧设为滑轨121,以供该X形式撑架20的下滚轮221滑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杉浦康成,未经杉浦康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8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