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6544.0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虎;高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0 | 分类号: | B22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66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铸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心铸锭铸造装置通过尾部铜水直接流入铸造装置内部,铜水在经过一二次冷却后成型,在冷却成型的过程中,铜水中的气体来不及溢出在铸锭中形成大量的气孔和缩孔以及偏析等缺陷,导致后到加工过程中铜管缺陷较多,成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铜锭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以实现减少铜锭中气孔、缩孔和偏析现象的产生,提高铜锭的成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包括:
铸造主体,所述铸造主体中部具有型腔:
型芯,所述型芯设置在所述铸造主体的型腔内;
多个注入孔,所述注入孔设置在所述铸造主体的侧壁上;
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铸造主体上。
优选的,在上述用于铜锭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中,所述注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在上述用于铜锭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中,所述多个注入孔中,每相邻的两个注入孔的轴线所成夹角相同。
优选的,在上述用于铜锭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中,所述注入孔的个数为四个。
优选的,在上述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中,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铸造主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在上述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中,所述型芯通过螺钉设置在所述铸造主体上。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将多个注入孔设置在侧壁上,当铜水从注入孔中进入型腔时,铜水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充分混合,将融合在铜水中气体挤出,所以在冷却过程中铜锭中混合的气泡很少,铜锭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变化趋于稳定,因此,减少铜锭中气孔、缩孔和偏析现象的产生,提高铜锭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铸造主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型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以实现减少铜锭中气孔、缩孔和偏析现象的产生,提高铜锭的成品率。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中,1为铸造主体;11为型腔;12为安装孔;2为型芯;21为安装孔;31为注入孔;32为注入孔;33为注入孔;34为注入孔;4为出气孔;O1为注入孔31的轴线;O2为注入孔32的轴线;O3为注入孔33的轴线;O4为注入孔34的轴线。
该用于铜锭成型的铸造装置,包括:铸造主体1、型芯2、多个注入孔和出气孔4,其中铸造主体1中部具有型腔11,型腔11与型芯2相配合,形成铜锭所需要的形状;多个注入孔设置在铸造主体1的侧壁上;出气孔4设置在铸造主体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入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入孔的数量为四个,包括:注入孔31、注入孔32、注入孔33和注入孔34。工作时多个注入孔同时注入铜水,当铜水从注入孔中进入型腔11时,铜水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充分混合,将融合在铜水中气体挤出,所以在冷却过程中铜锭中混合的气泡很少,铜锭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变化趋于稳定,因此,减少铜锭中气孔、缩孔和偏析现象的产生,提高铜锭的成品率。
为了保证注入的铜水同时注满,多个注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4所示,注入孔31的轴线为O1;注入孔32的轴线为O2;注入孔33的轴线为O3;注入孔34的轴线为O4。四个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可以保证在铜水的注入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6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