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预灌封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5107.7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田德合;毛剑;弋康锋;张引峰;郑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28 | 分类号: | A61M5/28;A61J1/00;A61J1/06;A61J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预灌封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预灌封注射器,属于医用注射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制药粉针制剂都是应用注射剂管制瓶装包装,在使用时需配备一个安瓶盛装注射液及一个一次性使用塑料无菌注射器。使用过程为:打开安瓶,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注射液,注入到注射剂管制瓶内将粉剂溶解成溶液,再用注射器抽出,最终完成注射。其整个注射操作过程繁琐,反复抽吸及穿刺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二次空气污染的双腔预灌封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预灌封注射器,包括管体,管体顶端设置针头护帽,管体内部设置固定有活塞的推杆,活塞与管体内部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管体壁设置旁腔,旁腔和管体内腔连通,管体的内腔设置移动活塞。
移动活塞将管体内腔分隔成两部分,可以分别放置药剂和溶解液。使用时,通过推杆将溶解液和移动活塞推动到旁腔,溶解液从旁腔流入前方,溶解药剂。然后继续进行注射。
其中优选方案是:
所述的移动活塞的宽度为旁腔长度的0.3-0.9倍。移动活塞推到旁腔一侧时,两端形成通路,便于溶解液流入。
所述的移动活塞前部管体的内腔为粉剂腔,内装粉剂,后部管体内腔为液腔,内部充满注射液。也可以是其他两种组分,比如气体等。
本实用新型双腔预灌封注射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管体壁设置旁腔,旁腔和管体内腔连通,管体的内腔设置移动活塞,移动活塞将管体内腔分隔成两部分,可以分别放置药剂和溶解液。使用时,通过推杆将溶解液和移动活塞推动到旁腔,溶解液从旁腔流入前方,溶解药剂。然后继续进行注射。本实用新型具有:
1、使用双腔设计,将管制瓶、安瓶、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三合一,方便临床应用;
2、避免了注射针反复穿刺橡胶瓶塞产生的落屑、开启安瓶时产生的玻璃屑及外界空气对药液的污染;
3、配合剂量更加精确,避免了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抽取注射液、药液时产生的残留;
4、保持了注射针的锋利度,避免了针尖反复穿刺对锋利度的影响,降低了患者在注射时的疼痛感;
5、简化了药厂生产程序。产品经过清洗硅化、灭菌处理,且采用无菌包装,无需再使用管制瓶清洗灌装机、安瓶清洗灌装机,只需要预灌封注射器灌装包装机就能完成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头护帽2、粉剂腔3、旁腔4、移动活塞5、液腔6、活塞7、粉剂8、管体9、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管体8顶端设置针头护帽1,管体8内部设置固定有活塞6的推杆9,活塞6与管体8内部滑动配合,管体8壁设置旁腔3,旁腔3和管体8内腔连通,管体8的内腔设置移动活塞4。移动活塞4前部管体的内腔为粉剂腔2,内装粉剂7,后部管体内腔为液腔5,内部充满注射液。
移动活塞4的宽度为旁腔3长度的0.3-0.9倍。移动活塞4推到旁腔3一侧时,两端形成通路,便于溶解液流入。
移动活塞4将管体8内腔分隔成两部分,可以分别放置药剂7和溶解液。使用时,通过推杆9将溶解液和移动活塞4推动到旁腔3,溶解液从旁腔3流入前方,溶解粉剂7。然后继续进行注射。
移动活塞4两边间隔可以是其他两种组分,比如气体等。
本实用新型中原有的针头护帽1、管体8、活塞6和推杆9为普通现有技术,其设置和使用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掌握。
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使用时,注射时先将针头护帽1取下,装好注射针,推动推杆9带动活塞6挤压注射液,从而推动移动活塞4向针头方向移动,当移动活塞4到达旁腔3时,移动活塞4与旁腔3之间将形成一条通道,将注射液与粉剂7联通,注射液通过旁腔3由液腔5进入到粉剂腔2与粉剂7溶融,最终成为药液并完成注射。
生产过程:双腔预灌封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成型、验收、清洗硅化包装、灭菌工序,其中验收为三十万级区域,清洗硅化包装工序为C+A和B+A区域。清洗采用注射用水,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包装,最终再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药厂在使用时,可经过物流程序直接进入到灌装机进行灌装,无需再进行清洗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5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