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54886.9 | 申请日: | 2010-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清芳 |
| 主分类号: | B60S1/04 | 分类号: | B60S1/04;B60S1/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骨架 真空 静电 吸盘 雨刮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由放置在汽车外侧玻璃任何位置的感应无骨架吸盘式雨刮器,特别是放置在汽车驾驶员两侧门玻璃上用的感应无骨架吸盘式雨刮器。属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雨刮器是汽车上使用的通用设备,由通常固定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或者后挡风玻璃的侧部,雨刮器由雨刮片、雨刮骨架、固定支座、电机和控制器构成,其动力直接使用汽车电瓶电源。这类雨刮器由于是固定安装在一个位置,故使用时,雨刮器只能以雨刮骨架为半径范围内左右刮动。雨刮器自身不能随意移动。但在汽车驾驶员两侧门玻璃上并没有雨刮器,雨雪天行车时,汽车驾驶员两侧门外下玻璃会被雨雪等遮挡物挡住视线,驾驶员无法看清安装在外部后视镜中的图像,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CN2885663Y虽然公开了一种采用永磁铁方式,吸附在汽车驾驶员两侧门玻璃上的带电源线有吸附式雨刮器,但它还是有线电源,其电源线安装需要破坏汽车现有密封性,此外采用永磁铁方式吸附方式也会损坏/损伤汽车侧部玻璃贴有的隔热膜或油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不用有线电源、不破坏现有汽车的密封性、不损伤汽车油漆,方便移动的、能自由放置在汽车外侧玻璃任何位置的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
本实用新型感应无骨架真空吸盘式雨刮器的结构是:其特征在于指针式雨刮架(2)一端与支座(3)连接,支座(3)内部接有电机、感应控制电路和电池,支座(3)底部装至少一个吸盘(4),雨刮片(1)放置在指针式雨刮架(2) 一侧。吸盘(4)是真空吸盘或者静电吸盘。
感应控制电路由电源、二极管、可控硅、电阻、电容、开关、CPU和电机组成。雨刮片(1)夹/插在指针式雨刮架(2)一侧凹槽内。
工作原理是:支座(3)内部装有的电池提交动力,感应控制电路控制支座(3)内的电机转动,电机带动指针式雨刮架(2)左右摆动,形成一块扇形区域。支座(3)底部的吸盘能让整个雨刮器能无损放置在汽车外侧任何位置。使用时,将雨刮器直接放在汽车外侧玻璃上,先用真空吸盘或者静电吸盘将雨刮器固定,转动真空吸盘钮或者静电吸盘钮,真空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或者静电吸盘通过静电产生吸力,将整个雨刮器吸附固定在汽车外侧玻璃上,然后在车内用无线摇控器打开雨刮器电源,雨刮器开始工作。不用时,松开真空吸盘钮或者静电吸盘钮,卸下雨刮器,收入汽车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产品小巧,适用性强,是一种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新型汽车雨刮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的感应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的另一个感应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感应无骨架真空/静电吸盘式雨刮器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雨刮片;2-指针式雨刮架;3-支座;4-吸盘;5-汽车外侧的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现有感应控制电路,只要能为本发明雨刮器提供开关电路和摇控股功能即可。现有感应控制电路很多,本实用新型可选择现有市场已销售或者公开出版物上公布的感应式电路。图1和图2仅是两个选用的现有电路原理图示例,不代表全部感应控制电路。电机采用微型电机。
本实用新型雨刮片1选用具有一定软性为橡胶材料制作。雨刮片1夹/套在指针式雨刮架2一侧凹槽内,方便装卸。
本实用新型吸盘选用市场上已有的真空吸力达1-5公斤真空吸盘;或者采用选用市场上已售的吸力达1-5公斤静电吸盘。
为了防止本发明雨刮器支座在使用时随针式雨刮架2的摆动而产生左右位移,本实用新型雨刮器的支座底部可同时使用2-3个真空吸盘或者静电吸盘。
本实用新型支座外观可制成各种外形,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由于本实用新型雨刮器摆动范围相对较小,故采用指针式雨刮架结构,这样能保持整体外观小整体小巧,不破坏汽车整体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清芳,未经吴清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4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生态有盖竹筒
- 下一篇:汽车前后挡风玻璃遮阳软体挡板





